岩溶山区聚落分布格局与演变分析——以普定县后寨河地区为例

被引:31
作者
罗光杰 [1 ]
李阳兵 [1 ]
王世杰 [2 ]
机构
[1] 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2]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后寨河地区; 聚落; 分布格局; 演变;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42.25 [岩溶(喀斯特)]; TU-0 [建筑理论];
学科分类号
070501 ; 081301 ;
摘要
我国岩溶山区聚落步入稳定发展的轨道,在几十年的演变过程中,其对所在区域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以及生态环境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弄清岩溶山区聚落动态分布格局和主要影响因素,对于岩溶山区的新农村建设和实现全面小康具有重要意义。以贵州省普定县后寨河地区为例,应用1963航片和2004年SPOT影像,通过GIS技术和景观指数定量评价方法,在小尺度区域内研究了乡村聚落40多a来的分布格局和演变,结果表明在后寨河地区,在20世纪60年代,不同地貌类型下土地生产力水平决定了聚落分布格局、数量和规模,之后到2004年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经济的进步使聚落的总面积极大增长,而聚落快速发展的空间差异则主要由对外交通条件决定,聚落向交通干线集中,表现出沿公路呈线状分布趋势,并且形状更加复杂。
引用
收藏
页码:802 / 80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基于GIS的岷江上游乡村聚落空间聚集特征分析——以茂县为例 [J].
冯文兰 ;
周万村 ;
李爱农 ;
张宝雷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8, (01) :57-61
[2]   后寨河流域岩溶含水层脆弱性及其对土地利用方式的响应 [J].
路洪海 ;
章程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7, (04) :519-524
[3]   北京山区农村居民点分布变化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J].
姜广辉 ;
张凤荣 ;
秦静 ;
张琳 ;
宫攀 .
农业工程学报, 2006, (11) :85-92
[4]   东北漫岗区村落的分布特征分析 [J].
刘洪鹄 ;
刘宪春 ;
赵晓辉 .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06, (01) :15-19
[5]   苏州城郊村镇分布特征 [J].
王跃 ;
陈亚莉 .
地理学报, 2005, (02) :229-236
[6]   岩溶山区石漠化治理生态需水量初步研究——以贵州普定后寨河流域为例 [J].
王腊春 ;
李道元 ;
左平 ;
吴国平 .
水资源保护, 2004, (05) :10-15+69
[7]   对乡村聚落生态研究中若干基本概念的认识 [J].
陈勇 ;
陈国阶 .
农村生态环境, 2002, (01) :54-57
[8]   西部大开发与聚落生态建设——以西南山区为例 [J].
陈国阶 .
农村生态环境, 2001, (02) :5-8
[9]   喀斯特峰丛洼地系统土地利用与人口聚落分布─—以贵州为例 [J].
周国富 .
中国岩溶, 1995, (02) :194-198
[10]  
中国山区发展报告.[M].陈国阶等; 著.商务印书馆.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