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9 条
三叠纪嘉陵江期华蓥山同沉积断层的沉积、储层响应
被引:8
作者:

刘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南石油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西南石油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孙振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南石油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西南石油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李卓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南石油大学 西南石油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李凌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南石油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西南石油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周小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石油长城钻探工程公司泰国项目部 西南石油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谭秀成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南石油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西南石油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机构:
[1] 西南石油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2] 西南石油大学
[3] 中石油长城钻探工程公司泰国项目部
来源:
关键词:
同沉积断层;
沉积响应;
储层响应;
嘉陵江期;
三叠纪;
华蓥山断裂带;
四川;
D O I:
10.19839/j.cnki.dcxzz.2010.03.012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于断裂带在地质历史时期活动特点的认识,因多期次、不同活动性质的叠加改造而难以确定。以四川盆地南部嘉陵江组为例,通过三叠纪嘉陵江期华蓥山断裂带两侧的沉积、储层的研究发现沉积、储层响应与断面倾向南东、东侧下降的观点矛盾。主要表现为:在非浅滩化的嘉三期,紧邻断裂带西北侧的下降盘地层异常增厚;浅滩化的嘉一晚期—嘉二1期,东南侧的泸州古隆起地区颗粒岩累计厚度较西北侧增厚;另外,断层东南侧的颗粒岩发育早期岩溶型储层,而在西北侧这类储层欠发育。结果表明在三叠纪嘉陵江期华蓥山断裂带的断面倾向北西,为西侧下降的同沉积正断层。
引用
收藏
页码:312 / 320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泸州古隆起对贵州赤水地区早、中三叠世沉积环境和相带展布的控制
[J].
张廷山
;
陈晓慧
;
姜照勇
;
胡东风
;
谢刚平
;
黄世伟
;
兰光志
.
沉积学报,
2008, (04)
:583-592

张廷山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南石油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西南石油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陈晓慧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南石油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西南石油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胡东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南方勘探公司 西南石油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谢刚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南方勘探公司 西南石油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黄世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南石油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西南石油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2]
在区调中加强对多期活动断层的调查及图面表达方式的建议
[J].
张国仁
;
江淑娥
;
单学东
;
王海鹏
.
地质与资源,
2006, (02)
:137-141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江淑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单学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王海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3]
贺西地区晚古生代早中期同沉积断层的发现及其意义
[J].
高山林
;
张进
;
张建忠
.
煤田地质与勘探,
2006, (03)
:7-10

高山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部分院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部分院

张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部分院

张建忠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部分院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部分院
[4]
同构造沉积分析反演逆冲构造变形过程——燕山东段凌源南部中生代逆冲构造变形过程研究
[J].
张长厚
;
徐德斌
;
张维杰
;
Tim COPE
;
王根厚
;
孙卫华
;
肖伟峰
;
张忠义
;
张军龙
.
地学前缘,
2004, (03)
:227-243

张长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DepartmentofGeology,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北京,北京,DePauwUniversity,Greencastle,Indiana,USA,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

徐德斌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DepartmentofGeology,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北京,北京,DePauwUniversity,Greencastle,Indiana,USA,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

张维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DepartmentofGeology,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北京,北京,DePauwUniversity,Greencastle,Indiana,USA,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

Tim COPE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DepartmentofGeology,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北京,北京,DePauwUniversity,Greencastle,Indiana,USA,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

王根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DepartmentofGeology,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北京,北京,DePauwUniversity,Greencastle,Indiana,USA,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

孙卫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DepartmentofGeology,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北京,北京,DePauwUniversity,Greencastle,Indiana,USA,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

肖伟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DepartmentofGeology,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北京,北京,DePauwUniversity,Greencastle,Indiana,USA,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

张忠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DepartmentofGeology,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北京,北京,DePauwUniversity,Greencastle,Indiana,USA,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

张军龙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DepartmentofGeology,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北京,北京,DePauwUniversity,Greencastle,Indiana,USA,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
[5]
渤海湾盆地东营、沾化凹陷早第三纪同沉积断裂作用对沉积充填的控制
[J].
林畅松
;
郑和荣
;
任建业
;
刘景彦
;
邱以刚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 (11)
:1025-1036

林畅松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能源地质系

郑和荣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能源地质系

任建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能源地质系

刘景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能源地质系

邱以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能源地质系
[6]
四川盆地复合含油气系统特征
[J].
汪泽成
;
赵文智
;
彭红雨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2, (02)
:26-28

汪泽成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赵文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彭红雨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7]
燕山中元古代裂谷早期同沉积断裂活动及其对事件沉积的影响
[J].
和政军
;
宋天锐
;
丁孝忠
;
张巧大
;
孟祥化
;
葛明
.
古地理学报,
2000, (03)
:83-91

和政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

宋天锐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

丁孝忠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

张巧大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

孟祥化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

葛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
[8]
昆明地区石炭纪南北向同沉积断裂带之沉积特征
[J].
李世勋
.
云南地质,
1997, (01)
:52-58

李世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昆明理工大学地质系
[10]
同沉积构造及其演化背景分析——以塞文煤盆地为例
[J].
王华
;
Louis Courel
.
地球科学,
1993, (02)
:129-138+247

王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

Louis Courel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