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西地区晚古生代早中期同沉积断层的发现及其意义

被引:4
作者
高山林 [1 ]
张进 [2 ]
张建忠 [1 ]
机构
[1]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部分院
[2]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关键词
晚古生代; 同沉积断层; 盆地; 贺西地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34.4 [古生代(界)];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贺西地区处于北祁连加里东褶皱带、阿拉善地块与鄂尔多斯地块的交汇处,该区晚古生代早中期处于早古生代洋盆体制与中生代陆内盆地发育期的转换时期,其盆地性质及成因争议颇多。在贺兰山地区工作中,作者发现晚泥盆世、早石炭世同沉积断层,并详细追踪了上泥盆统、下石炭统与上下地层的接触关系;结合野外相关地质现象及前人的区域地质研究成果,对贺西地区晚古生代早期盆地的性质及其成因进行了讨论,认为该期盆地既非碰撞裂谷,也非前陆盆地,而是造山后伸展型上叠盆地,同时认为该伸展盆地的形成与古特提斯洋打开呈现同步性,具有一定的区域地质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7 / 10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东昆仑与西昆仑地质构造对比研究之刍议 [J].
李兴振 ;
尹福光 .
地质通报, 2002, (11) :777-783
[2]   南秦岭构造带中——晚古生代伸展构造作用 [J].
胡健民 ;
孟庆任 ;
白武明 ;
赵国春 .
地质通报, 2002, (Z2) :471-477
[3]   南秦岭勉略结合带琵琶寺洋壳蛇绿岩的厘定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J].
赖绍聪 ;
张国伟 ;
裴先治 .
地质通报, 2002, (Z2) :465-470
[4]   柴达木盆地构造古地理分析 [J].
汤良杰 ;
金之钧 ;
张明利 ;
刘池阳 ;
吴汉宁 ;
由福报 ;
张兵山 .
地学前缘, 2000, (04) :421-429
[5]   陕西秦岭泥盆系地质成矿环境及找矿附视频 [J].
刘平 ;
李作华 ;
黄长青 .
有色金属矿产与勘查, 1999, (06) :348-352
[6]   贺西地区盆地构造特征与油气分布 [J].
赵应成 ;
王新民 ;
袁剑英 ;
魏东涛 .
石油学报, 1999, (05) :13-19
[7]   北祁连加里东造山带从挤压到伸展造山机制的转换 [J].
张建新 ;
许志琴 ;
李海兵 ;
徐惠芬 .
长春地质学院学报, 1997, (03) :38-44
[8]   格尔木—额济纳旗断面走廊域火成岩-构造组合与大地构造演化 [J].
邓晋福 ;
杨建军 ;
赵海玲 ;
赖绍聪 ;
刘厚祥 ;
罗照华 ;
狄永军 .
现代地质, 1996, (03) :39-52
[9]   河西走廊东部晚古生代前陆盆地演化特征 [J].
毛明陆,刘池洋 .
甘肃地质学报, 1995, (02) :55-61
[10]   秦岭石炭纪古海洋特征及古地理再造 [J].
曹宣铎,赵江天,胡云绪 .
地球科学, 1995, (06) :624-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