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6 条
环渤海地区前新生代油气资源的综合地质、地球物理研究
被引:19
作者:
郝天珧
杨长春
刘洪
宋海斌
江为为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来源:
关键词:
环渤海地区;
前新生代油气;
综合地质地球物理研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本文介绍了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环渤海(湾)地区前新生代海相油气资源研究"的综合地质地球物理研究思路和取得的一些认识.环渤海地区前新生代油气的探测目标以古潜山油气藏为主,主要存在拉张、挤压、走滑、负反转与重力滑动等五种构造样式,不同地区的构造样式及其组合特点并不相同.利用重磁数据结合其它地质地球物理资料圈绘出研究区前新生界残留盆地和残余厚度的宏观分布.研究区中生界(包括上古生界)残余厚度存在两条增厚带,厚度超过5 km.其他为一些特点不一的增厚中心.渤中地区为残余厚度的缺失区,向四周残余厚度逐渐加大.下古生界(包括部分元古界)残余厚度的增厚中心多数成块、带状分布,很多地区已遭受剥蚀.这些残余厚度的增厚中心往往与前新生代油气藏的位置吻合较好.本文介绍了地震三维高精度叠加技术和最佳偏移孔径技术等方法在前新生代残留盆地油气研究中的发展,提高了古潜山地区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保证三维叠前偏移的振幅保真.在储层预测研究方面,本文在储层多种参数提取的基础上,实现了反假频储层预测方法.它主要应用于研究区中深层低渗透油藏裂缝密集带研究,实例表明其厚度预测和预测精度都有明显改善.最后,在钻井、地球物理资料基础上,结合研究区石油地质特征等,给出了环渤海地区8个前新生代油气潜力有利区.
引用
收藏
页码:1269 / 1279
页数:11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