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原市土地沙化机制及可持续发展模式

被引:6
作者
崔海山
张柏
朱金花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长春
[3] 长春
关键词
农牧交错带; 土地沙化; 可持续发展; 松原市;
D O I
10.13866/j.azr.2003.04.017
中图分类号
X171.1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分析松原市沙区沙漠化机制 ,指出自然环境因素只是沙化的必要条件 ,松原市沙地演化最终取决于人类活动 ;取决于人类对该区采取什么样的发展模式。提出应从经济效益入手 ,发展高效生态型的土地利用模式。通过合理配置林种、树种 ,建立沙区人工草场等措施 ,建设具有良好经济效益的固沙体系 ;发展农牧交错带沙区高效生态型农业 ;充分利用沙区资源兴办沙产业是沙区人民摆脱贫困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引用
收藏
页码:312 / 31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我国防沙治沙科研的突破口初探—以河西走廊沙区为例 [J].
常兆丰 .
干旱区研究, 2003, (01) :76-80
[2]   内蒙古半干旱地区沙质过牧草地的沙漠化过程 [J].
赵哈林 ;
张铜会 ;
赵学勇 ;
大黑俊哉 ;
周瑞莲 .
干旱区研究, 2002, (04) :1-6
[3]   松原市沙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土地沙化的影响研究 [J].
崔海山 ;
张柏 ;
刘湘南 .
水土保持学报, 2002, (04) :66-69
[4]   对钱学森沙产业理论的学习和理解 [J].
刘恕 .
中国工程科学, 2002, (01) :9-14
[5]   气候变化对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及其气候生产力的影响 [J].
裘国旺 ;
赵艳霞 ;
王石立 .
干旱区研究, 2001, (01) :23-28
[6]   我国北方风沙灾害加剧的成因及其发展趋势 [J].
高尚玉 ;
史培军 ;
哈斯 ;
潘耀忠 .
自然灾害学报, 2000, (03) :31-37
[7]   吉林省西部荒漠化发展的陆地卫星遥感监测分析 [J].
廉毅 ;
高枞亭 ;
任红玲 ;
唐晓玲 ;
安刚 ;
张文哲 ;
孙力 .
气象学报, 1999, (06) :662-667
[8]   东北平原西部土地沙漠化综合治理与开发研究——以“八·五”国家科技攻关大安试验区为例 [J].
裘善文 ;
李取生 ;
夏玉梅 .
中国沙漠, 1999, (01) :39-43
[9]   全球变化与荒漠化 [J].
朱震达 .
地学前缘, 1997, (Z1) :217-223
[10]   松嫩沙地沙漠化的气候因素与沙地发育特征 [J].
李宝林 .
中国沙漠, 1996, (03) :4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