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型思维下的目的犯——真正非法定目的犯概念之提倡

被引:7
作者
欧阳本祺
机构
[1] 湖南科技学院法律系 讲师
关键词
类型; 真正非法定目的犯; 主观要素; 法律适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4.1 [总则];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我国刑法学从形式角度对目的犯进行分类,德日刑法学从实质角度对目的犯进行分类。目的犯理论的提出和发展是类型思维的产物。根据类型的层次性,可以将非法定目的犯分为真正和不真正非法定目的犯。这种分类有利于深化对目的犯主观要素及目的犯法律适用的理解。
引用
收藏
页码:66 / 73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论目的犯目的的地位 [J].
欧阳本祺 .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07, (03) :38-43
[2]   走向实质解释的刑法学——刑法方法论的发端、发展与发达 [J].
刘艳红 .
中国法学, 2006, (05) :170-179
[3]   金融诈骗罪需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以票据诈骗罪为视角 [J].
郦毓贝 .
中国检察官, 2006, (08) :10-12
[4]   中国刑法中的典型的法定目的犯——描述、追问与评价 [J].
付立庆 .
法学杂志, 2006, (01) :32-34
[5]   论贩卖毒品罪之目的 [J].
谢秋凌 ;
高巍 .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 2006, (01) :25-28
[6]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是否属于目的犯 [J].
康瑛 .
法学杂志, 2005, (06) :20-22+123
[7]   主观超过因素新论 [J].
董玉庭 .
法学研究, 2005, (03) :62-79
[8]   目的犯的法理探究 [J].
陈兴良 .
法学研究, 2004, (03) :72-81
[9]   金融诈骗罪的立法重构——从非法占有目的谈起 [J].
许其勇 .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04, (03) :39-44
[10]   论我国刑法中的目的犯 [J].
邵维国 ;
吴晓红 .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01) :3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