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配股业绩下滑之谜:盈余管理还是掏空?

被引:23
作者
王良成 [1 ]
陈汉文 [2 ]
向锐 [1 ]
机构
[1] 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2] 厦门大学管理学院
关键词
掏空; 盈余管理; 配股业绩;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76.6 [公司]; F275 [企业财务管理];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1202 ; 120202 ; 0701 ; 070104 ;
摘要
我国上市公司存在"一股独大"和"一言堂"的特征,为大股东的掏空行为创造了先天性的条件。在我国这样特殊的制度背景下,采用掏空理论比盈余管理观点更能直接解释我国上市公司配股业绩下滑之谜。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公司配股后会计业绩和真实业绩同时出现了显著下滑;配股后操纵性应计利润的反转会引起公司会计业绩出现显著的下滑,但是对公司配股后真实业绩的下滑没有显著影响;而大股东转嫁掏空成本的程度会影响公司配股后真实业绩的下滑,不过只有社会法人股性质的大股东转嫁掏空成本的程度会显著影响公司配股后真实业绩的下滑,而由于受到操纵性应计的干扰,大股东转嫁掏空成本的程度对公司配股后会计业绩下滑的直接影响要打个折扣,在统计上表现不显著。这说明,我国上市公司配股业绩的下滑,不但与盈余管理有关,而且与上市公司大股东的掏空行为有关,重要的是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的掏空行为是造成其配股后真实业绩下滑的根本之因。
引用
收藏
页码:172 / 186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配股后业绩下降:盈余管理后果与真实业绩滑坡 [J].
陆正飞 ;
魏涛 .
会计研究, 2006, (08) :52-59+97
[2]   股权二元结构下配股对股权价值的影响 [J].
唐国正 .
经济学(季刊), 2006, (01) :329-360
[3]   股权再融资与大股东控制的“隧道效应”——对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偏好的再解释 [J].
张祥建 ;
徐晋 .
管理世界, 2005, (11) :127-136+151
[4]   盈余管理、配股融资与上市公司业绩滑坡 [J].
张祥建 ;
徐晋 .
经济科学, 2005, (01) :56-65
[5]   公司资源的“隧道效应”——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 [J].
刘俏 ;
陆洲 .
经济学(季刊), 2004, (01) :437-456
[6]   影响中国上市公司配股决策的因素分析 [J].
李志文 ;
宋衍蘅 .
经济科学, 2003, (03) :59-69
[7]   股权再融资之“谜”及其理论解释 [J].
原红旗 .
会计研究, 2003, (05) :16-21
[8]   配股和增发的相关者利益分析和政策研究 [J].
李康 ;
杨兴君 ;
杨雄 .
经济研究, 2003, (03) :79-87+92
[9]   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分析 [J].
黄少安 ;
张岗 .
经济研究, 2001, (11) :12-20+27
[10]   我国上市公司配股融资行为的实证研究 [J].
阎达五 ;
耿建新 ;
刘文鹏 .
会计研究, 2001, (09) :2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