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现代地壳运动与活动断裂带关系的模拟实验

被引:33
作者
张东宁 [1 ]
袁松涌 [1 ]
沈正康 [2 ]
机构
[1]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2]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断裂带; 构造运动; 数值模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1 [地球动力学与大地构造理论];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以GPS观测、大地热流测量、较高精度地形数据、全球板块相对运动的REVEL模型为基础,建立了以青藏高原现代构造活动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东亚地区构造形变场有限元模型.数值模拟结果显示,青藏高原内部和周边地区走滑断裂带的活动对东亚地区地壳运动速率和方向有较大的影响,特别是对青藏高原物质向东南方向运动有显著影响;不同构造块体岩石圈强度的差异直接影响了川滇菱形地块边界断层错动性质.在考虑青藏高原地形附加重力作用和周边板块汇聚作用对现今大型断裂带运动特征控制作用的同时,岩石圈之下的橄榄岩软流圈至转换带物质对流对岩石圈的拖曳力也是必须考虑的底部边界条件.
引用
收藏
页码:153 / 162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青藏高原及周边现今构造变形的运动学 [J].
张培震 ;
沈正康 ;
王敏 ;
甘卫军 .
地震地质, 2004, (03) :367-377
[2]   西藏班公湖-怒江缝合带——深部地球物理结构给出的启示 [J].
赵文津 ;
刘葵 ;
蒋忠惕 ;
吴珍汉 ;
赵逊 ;
史大年 ;
熊嘉育 ;
J.Mechie ;
L.Brown ;
T.Hearn ;
J.R.Guo ;
Seth S.Haines .
地质通报, 2004, (07) :623-635
[3]   川滇块体的侧向挤出问题 [J].
汪一鹏 ;
沈军 ;
王琪 ;
熊熊 .
地学前缘, 2003, (S1) :188-192
[4]   中国活动构造与地震活动 [J].
邓起东 ;
张培震 ;
冉勇康 ;
杨晓平 ;
闵伟 ;
陈立春 .
地学前缘, 2003, (S1) :66-73
[5]   GPS观测的活动断裂滑动速率及其对现今大陆动力作用的制约 [J].
张培震 ;
王敏 ;
甘卫军 ;
邓起东 .
地学前缘, 2003, (S1) :81-92
[6]   中国大陆地壳应变能密度年变化率图像与强震活动关系的初步探讨 [J].
李宣瑚 .
地震, 1999, (01) :4-4
[7]   东亚地区应力场的三维数值模拟 [J].
张东宁 ;
高龙生 .
中国地震, 1989, (04) :26-35
[8]   在重力作用下的我国西南地区地壳物质流 [J].
周玖 ;
黄修武 .
地震地质, 1980, (04) :1-10
[9]  
欧亚大陆及西太平洋岩石圈结构特征[A]. 朱介寿,曹家敏,蔡学林,严忠琼.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届年会论文集[C]. 2004
[10]  
Friction of rocks[J] . J. Byerlee.pure and applied geophysics . 1978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