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致密储层裂缝特征研究

被引:18
作者
刘红岐 [1 ,2 ]
刘诗琼 [2 ]
刘静 [3 ]
机构
[1] “油气藏地质与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
[2] 西南石油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3] 中国石油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测井发展中心
关键词
塔河油田; 奥陶系; 碳酸盐岩储层; 裂缝; 随机建模;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是一类典型的复杂致密油藏,奥陶系地层经过多期构造运动和古岩溶共同作用形成的岩溶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其中的一间房组和鹰山组储层以灰岩和白云岩为主,属于超低孔超低渗复杂致密储层。根据岩芯资料分析,一间房组岩芯分析孔隙度低于2%的占90%,鹰山组岩芯孔隙度低于2%的占67.3%,平均基质孔隙度约1.69%。露头、岩芯以及镜下薄片观察发现,在此类储层中,基质基本不具有储渗意义,绝大部分油气是储存在成岩后期产生的溶洞和裂缝中。储集空间是以构造变形产生的构造裂缝与岩溶作用形成的孔、洞、缝为主,其中洞穴是本区储层最主要的储集空间。裂缝具有双重作用,既是重要的储集空间,又是洞穴和裂缝连通的关键通道。裂缝和溶洞也是这类储层储集空间形态多样、大小悬殊、分布不均、具有很强的非均质性的根本原因。本文重点对一间房和鹰山组裂缝性进行了研究,分析裂缝测井响应特征,裂缝发育和分布规律,采用序贯高斯随机建模方法建立裂缝孔隙度、张开度和渗透率的三维分布模型,模拟结果表明,裂缝对渗透率的改造作用特别大,说明裂缝在储层储渗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62 / 6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塔河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描述及储量评估技术 [J].
张希明 ;
杨坚 ;
杨秋来 ;
张春冬 .
石油学报, 2004, (01) :13-18
[2]   碳酸盐岩岩溶作用的元素地球化学表征——以塔河1号的S60井为例 [J].
钱一雄 ;
蔡立国 ;
李国蓉 ;
刘光祥 ;
韩燕英 .
沉积学报, 2002, (01) :70-74
[3]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的测井解释 [J].
李翎 ;
魏斌 ;
贺铎华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2, (01) :49-54
[4]   新疆塔河油田下奥陶统碳酸盐岩缝洞型油气藏特征 [J].
张希明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1, (05) :17-22+15
[5]   和田河气田奥陶系碳酸盐岩裂缝 [J].
杨威 ;
王清华 ;
赵仁德 ;
刘效曾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0, (03) :252-255
[6]   碳酸盐岩油气田分布规律 [J].
吕修祥 ;
金之钧 .
石油学报, 2000, (03) :8-12+107
[7]   储层沉积微相的随机模拟及其对比研究 [J].
胡雪涛 ;
李允 .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2000, (01) :16-19+4
[8]   塔里木盆地轮南地区奥陶系潜山古岩溶及其所控制的储层非均质性 [J].
郭建华 .
沉积学报, 1993, (01) :56-64
[9]  
Stochastic modelling of a fluvial reservoir: a comparative review of algorithms[J] . A.G. Journel,R. Gundeso,E. Gringarten,T. Yao.Journal of Petroleum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 1998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