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内伶仃岛马尾松群落和布渣叶群落的演替动态

被引:6
作者
袁天天 [1 ]
赵万义 [1 ]
徐华林 [2 ]
关开朗 [1 ]
凡强 [1 ]
廖文波 [1 ]
机构
[1]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大学院
[2] 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关键词
群落演替; 马尾松; 布渣叶; 内伶仃岛;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91.248 [马尾松];
学科分类号
0829 ; 0907 ;
摘要
采用植被生态学方法,对1997—1998年在广东内伶仃岛设定的固定样地进行调查和研究,着重分析了内伶仃岛植被中4个主要典型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等特征,揭示了各主要群落15 a来的演替情况。结果显示,马尾松-梅叶冬青+豺皮樟群落、马尾松-檵木+豺皮樟群落、马尾松-银柴-豺皮樟群落以及布渣叶+小叶榕-黄牛木群落4个群落优势种的组成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中,马尾松群落中的马尾松衰退明显,优势地位被阔叶种群取代;布渣叶群落的优势种布渣叶优势更加明显。此外,这4个群落的结构更加复杂,主要体现在乔木层、灌木层、林间藤本植物和林下草本植物的组成更加多样化。经过15 a的演替,各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均提高。3个马尾松群落正朝向更加复杂的南亚热带阔叶林演替,而布渣叶群落也同样向更加复杂的结构演替。
引用
收藏
页码:49 / 5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广东省森林群落灌木层物种多样性研究 [J].
罗勇 ;
陈富强 ;
薛春泉 ;
刘飞鹏 .
广东林业科技, 2014, 30 (02) :8-14
[2]   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若干特征的分析及“稀释效应” [J].
许晴 ;
张放 ;
许中旗 ;
贾彦龙 ;
尤建民 .
草业科学, 2011, (04) :527-531
[3]   粤西次生针阔混交群落的林下植被物种组成与多样性研究 [J].
陈会智 ;
黎艳明 ;
周毅 .
广东林业科技, 2010, 26 (04) :35-40
[4]   中国南方热带森林恢复过程中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的变化 [J].
任海 ;
李志安 ;
申卫军 ;
余作岳 ;
彭少麟 ;
廖崇惠 ;
丁明懋 ;
邬建国 .
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 2006, (06) :563-569
[5]   内伶仃岛主要植被及群落类型的特征和分布 [J].
廖文波 ;
昝启杰 ;
崔大方 ;
何克军 ;
蓝崇钰 .
生态科学, 1999, (04) :6-19
[6]   广东内伶仃岛猕猴食性及食源植物分析 [J].
王勇军 ;
廖文波 ;
常弘 .
生物多样性, 1999, (02) :3-5
[7]   常绿阔叶林演替过程中马尾松消退的原因 [J].
丁圣彦 ;
宋永昌 .
植物学报, 1998, (08) :76-81
[8]   鼎湖山马尾松群落演替过程物种变化之研究 [J].
方炜,彭少麟 .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1995, (04) :30-37
[9]  
广东内伶仃岛自然资源与生态研究[M]. 中国林业出版社 , 蓝崇钰, 2001
[10]  
植物群落学实验手册[M].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 王伯荪等编著,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