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地区伏期干旱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13
作者
吴爱敏
机构
[1]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西北地区; 干旱特征; 影响因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6.616 [降水引起的灾害];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西北的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四省(区)140个气象观测站1971—2000年的伏期(7—8月)总降水、蒸发资料计算湿润指数,用REOF方法对伏期干旱的时空特征进行了分析,选取5个典型干旱和湿润的年份,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比了干旱和湿润年份的500hPa高度、700hPa湿度、SST和OLR的距平场特征。结果表明:西北干旱具有一致性,西北地区东部区、青海西北部及甘肃河西区、南疆区和北疆区是西北伏期干旱的异常区域。20世纪70年代前期、90年代后期干旱明显,80年代较湿润。干旱年中国北方的环流形势为西高东低,冷空气活动在西伯利亚,新疆高脊强盛,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较弱,700hPa湿度距平场青藏高原中部、西亚及西太平洋为负,SST距平场太平洋北部和西太平洋为负,赤道太平洋为正,OLR距平场中国北方、印度半岛和西太平洋为正距平,而且印度半岛的正距平比湿润年份高。湿润年欧亚500hPa高度距平场呈西正东负的分布,乌拉尔山脊强盛,东亚槽深,中国大陆700hPa湿度为正距平场,水汽最大中心位于青藏高原,SST距平场太平洋北部和西部为正距平,日本、太平洋中部和赤道为负,OLR距平场中国大陆以负距平为主,中心位于甘肃中部和南疆盆地。
引用
收藏
页码:572 / 57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中国西北地区伏期干旱指数及干旱分析 [J].
吴爱敏 ;
郭江勇 ;
王劲松 .
干旱区研究 , 2007, (02) :227-233
[2]   2004—2005年宁夏特大干旱事件的诊断分析 [J].
杨淑萍 ;
赵光平 ;
孙银川 ;
马力文 ;
苏占胜 ;
穆建华 .
中国沙漠, 2006, (06) :948-952
[3]   西北东部极端降水事件及异常旱涝季节变化倾向 [J].
赵庆云 ;
赵红岩 ;
刘新伟 .
中国沙漠, 2006, (05) :745-749
[4]   中国黄土高原地区4~10月雨量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J].
王毅荣 ;
王锡稳 .
高原气象, 2006, (04) :737-743
[5]   西北东部气候异常特征及其对冬季高原感热的响应 [J].
赵庆云 ;
张武 ;
唐杰 ;
李栋梁 .
中国沙漠, 2006, (03) :415-420
[6]   干旱、半干旱区陆-气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J].
鲍艳 ;
吕世华 .
中国沙漠, 2006, (03) :454-460
[7]   中国北方干旱化年代际特征与大气环流的关系 [J].
李新周 ;
马柱国 ;
刘晓东 .
大气科学, 2006, (02) :277-284
[8]   西北地区春季多雨与少雨年的高空环流特征 [J].
郭江勇 ;
李耀辉 ;
吴红 .
中国沙漠, 2006, (01) :60-64
[9]   西北地区东部干旱半干旱区极端降水事件的变化 [J].
赵庆云 ;
张武 ;
王式功 ;
刘新伟 .
中国沙漠, 2005, (06) :112-117
[10]   西北地区东部干旱化与天气体系演变的关系 [J].
王咏青 ;
罗哲贤 ;
郭建侠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5, (01) :2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