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北部陆缘张裂——岩石圈拆沉的地壳响应

被引:36
作者
邹和平
机构
[1] 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广州
关键词
拉伸塌陷; 岩石圈拆沉; 南海北部; 华夏陆缘造山带;
D O I
10.16562/j.cnki.0256-1492.2001.01.007
中图分类号
P738 [海洋地球物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08 ;
摘要
南海北部陆缘在中生代晚期曾形成宏伟的华夏陆缘造山带。火成岩岩石学、岩相古地理学和地球物理学证据显示 ,该造山带不仅具有巨厚 (5 0~ 6 0 km)的陆壳 ,而且还有巨厚 (16 0~ 180 km)的岩石圈根 ,在地势上曾出现过高 35 0 0~ 40 0 0 m的华夏山系。陆缘裂陷盆地的形成发育历史、地壳—岩石圈深部结构、火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理论计算均表明 ,南海北部陆缘从晚白垩世以来发生的张裂作用起始于华夏陆缘造山带的拉伸塌陷 ,岩石圈拆沉是南海北部陆缘张裂的重要的引发机制。因此 ,南海北部陆缘张裂既不同于弧后扩张 ,也不受控于大西洋式的海底扩张 ,而是该区大陆构造演化和深部壳幔相互作用的结果。
引用
收藏
页码:39 / 4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东南亚及哀牢山红河构造带构造演化的讨论 [J].
张进江 ;
钟大赉 ;
周勇 .
地质论评, 1999, (04) :337-344
[2]   中国东南部下地壳物质与花岗岩成因探索 [J].
徐夕生 ;
周新民 ;
S.Y.O'Reilly ;
唐红峰 .
岩石学报, 1999, (02) :58-64
[3]   广东雷州新生代玄武岩中石榴麻粒岩相岩石捕虏体的发现 [J].
于津海 ;
方中 ;
赖鸣远 ;
周新民 ;
罗树文 ;
周旋 .
科学通报, 1998, (18) :1988-1992
[4]   亚洲形变与全球变冷──—探索气候与构造的关系 [J].
汪品先 .
第四纪研究, 1998, (03) :213-221
[5]   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幕式裂陷的动力过程及10Ma以来的构造事件 [J].
李思田 ;
林畅松 ;
张启明 ;
杨士恭 ;
吴培康 .
科学通报, 1998, (08) :797-810
[7]   晚白垩世中国东南沿岸山系与中南地区的沙漠和盐湖化 [J].
陈丕基 .
地层学杂志, 1997, (03) :44-54
[8]   海南岛后地台造山-造盆模型:火成岩地球化学制约 [J].
邹和平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1997, (02) :117-123
[9]   珠江口盆地新生代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动力学意义 [J].
邹和平,李平鲁,饶春涛 .
地球化学, 1995, (S1) :33-45
[10]   南海北部陆缘东部中生代沉积的地震反射特征 [J].
姚伯初,曾维军,陈艺中,张锡林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1995, (01) :8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