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滇地区活动块体最新构造变动样式及其动力来源

被引:51
作者
徐锡伟
闻学泽
郑荣章
马文涛
宋方敏
于贵华
机构
[1] 四川省地震局
[2]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北京 100029
[3]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4] 成都 610041
关键词
川滇地区; 活动断裂; 活动块体; 块体转动; 构造变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基于“活动块体”的基本概念,综合历史地表破裂型地震的空间分布、主干活动断裂和次级活动断裂的展布特征等,川滇地区可划分出4个一级块体:马尔康块体(Ⅰ)、川滇菱形块体(Ⅱ)、保山-普洱块体(Ⅲ)和密支那-西盟块体(Ⅳ)等;受次级北东向断裂的切割,川滇菱形块体(Ⅱ)可进一步划分为川西北(Ⅱ)和滇中(Ⅱ)2个次级块体,保山-普洱块体(Ⅲ)包括保山、景谷和勐腊等3个次级块体(Ⅲ,Ⅲ,Ⅲ)。通过断错地貌学的定量研究,厘定了川滇地区各级块体主干边界活动断裂的基本类型和长期滑动速率值;运用矢量分析的方法确定了块体的运动状态,并讨论了变形协调性问题,指出川滇地区各级块体运动是平移、转动和隆升等3种基本运动的复合或叠加,其中马尔康块体、川西北和滇中两个次级块体南东向或南南东向平移速率1~5mm/a,顺时针转动角速率1.4~4°/Ma,隆升速率1mm/a左右;保山-普洱和密支那-西盟两块体也发生过大规模的顺时针转动.它们是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印度板块北移引起板块边缘或内部变形局部化和差异运动的应交响应。由于存在横向活动逆断裂带对东向或南东向平移分量的吸收和转换,青藏高原物质的向东逃逸量或挤出量是有限的,为“叠瓦状道冲转换-有限挤出模型”。
引用
收藏
页码:151 / 162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 [11] 红河活动断裂带[M]. 海洋出版社 , 虢顺民等著, 2001
  • [12] 东昆仑活动断裂带[M]. 地震出版社 , 青海省地震局, 1999
  • [13] 小江活动断裂带[M]. 地震出版社 , 宋方敏等著, 1998
  • [14] 中国岩石圈动力学概论[M]. 地震出版社 , 《中国岩石圈动力学地图集》编委会编, 1991
  • [15] 滇西北地区活动断裂[M]. 地震出版社 , 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1990
  • [16] Tectonic deformation of the southwestern part of the Yangtze craton inferred from paleomagnetism[J] . Yo-ichiro Otofuji,Yuyan Liu,Masahiko Yokoyam,Masato Tamai,Jiyun Yin.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 . 1998 (1)
  • [17] 中国地震学会第8次学术讨论大会论文摘要集 .2 周荣军,李勇,Densmore等. 地震出版社 . 2000
  • [18] 云南地区地热基本特征
    吴乾蕃
    祖金华
    谢毅真
    王都
    [J]. 地震地质, 1988, (04) : 177 - 183
  • [19] 中国西南地区现代构造应力场与板内断块相对运动
    阚荣举
    王绍晋
    黄崐
    宋文
    [J]. 地震地质, 1983, (02) : 79 - 90
  • [20] 云南川西地区地震地质基本特征的探讨
    李玶
    汪良谋
    [J]. 地质科学, 1975, (04) : 308 - 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