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对小麦生物量影响的概率预测和不确定性分析

被引:16
作者
刘玉洁
陶福禄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
温度升高; CO2浓度; 小麦; 生物量; 概率预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 [小麦];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和适应一直是学界关注的重点。但是,由于气候模式输出、排放情景、尺度转换、模型参数化等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往往导致研究结果也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为减少研究结果的不确定性,本研究综合了IPCC四个排放情景(A1FI、A2、B1、B2)以及5个全球气候模式(HadCM3,PCM,CGCM2,CSIRO2,ECHAM4)的输出结果,基于英国CRU气候中心的20个未来情景数据库,生成全球平均温度升高1oC(GMT+1D)、2oC(GMT+2D)、3oC(GMT+3D)下研究站点的气候日值中值情景数据,利用过程模型CERES-Wheat和概率预测方法研究CO2肥效作用和GMT+1D、GMT+2D、GMT+3D对我国小麦主产区小麦生物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CO2肥效作用可以补偿由于温度升高而造成的小麦生物量减产且补偿作用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当有CO2肥效作用时,灌溉小麦和雨养小麦生物量均增加,且随着温度的升高生物量的增长程度增大,相同情景下,雨养小麦生物量的增高概率大于灌溉小麦。当不考虑CO2肥效作用时,灌溉小麦和雨养小麦生物量均降低,且灌溉小麦生物量减产的概率大于雨养小麦减产概率。
引用
收藏
页码:337 / 345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华北平原蒸散和GPP格局及其对气候波动的响应 [J].
莫兴国 ;
刘苏峡 ;
林忠辉 ;
邱建秀 .
地理学报, 2011, 66 (05) :589-598
[2]   未来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我国玉米产量的初步预测 [J].
熊伟 ;
杨婕 ;
林而达 ;
许吟隆 .
地球科学进展, 2008, (10) :1092-1101
[3]   作物模型区域应用两种参数校准方法的比较 [J].
熊伟 ;
林而达 ;
杨婕 ;
李迎春 .
生态学报, 2008, (05) :2140-2147
[4]   气候变化对我国华北地区冬小麦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J].
张建平 ;
赵艳霞 ;
王春乙 ;
何勇 .
应用生态学报, 2006, (07) :1179-1184
[5]   气候变化对中国黄淮海农业区小麦生产影响模拟研究 [J].
田展 ;
刘纪远 ;
曹明奎 .
自然资源学报, 2006, (04) :598-607
[6]   气候变化下我国小麦产量变化区域模拟研究 [J].
熊伟 ;
居辉 ;
许吟隆 ;
林而达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6, (02) :164-167
[7]   气候变化对我国小麦产量的影响 [J].
居辉 ;
熊伟 ;
许吟隆 ;
林而达 .
作物学报, 2005, (10) :1340-1343
[8]   区域气候模式与作物模型联接的影响评估模拟实验及不确定性分析 [J].
熊伟 ;
许吟隆 ;
林而达 ;
田展 .
生态学杂志, 2005, (07) :741-746
[9]   农业决策支持系统研究综述 [J].
曹永华 .
中国农业气象, 1997, (04) :48-52
[10]   美国CERES作物模拟模型及其应用 [J].
曹永华 .
世界农业, 1991, (09) :5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