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重新认识准噶尔盆地油气地质条件
被引:7
作者
:
安作相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石油工业出版社!北京,
安作相
机构
:
[1]
石油工业出版社!北京,
来源
:
新疆石油地质
|
1999年
/ 04期
关键词
:
准噶尔盆地;
盆地演化;
生油坳陷;
二次运移;
油气聚集;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准噶尔盆地在今后中国石油产业的发展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因此正确认识其地质条件是非常重要的。作者对盆地的形成,盆地的演化模式,生油凹陷的判断,油源对比、油气再次运移,以及中央隆起、乌伦古断陷的含油性等问题进行了讨论。作者根据准噶尔盆地的油气地质特征强调指出,指导油气勘探必须把握油气藏形成的三个环节,即油气生成、油气运移和油气聚集。只有这样才能使油气勘探部署大体符合地下油气分布的规律,提高勘探成功率。
引用
收藏
页码:282 / 286+35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新疆准噶尔侏罗系煤成油.[M].金奎励;王宜林主编;.石油工业出版社.1997,
[2]
中国油气盆地构造演化与油气聚集.[M].吴奇之等著;.石油工业出版社.1997,
[3]
中国陆相大油田.[M].张文昭主编;.石油工业出版社.1997,
[4]
中国大陆板块构造与含油气盆地评价.[M].张恺著;.石油工业出版社.1995,
[5]
中国油气地质特点
安作相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石油地质石油工业出版社!北京编审
安作相
[J].
新疆石油地质,
1997,
(03)
: 287
-
292+196
[6]
油气藏形成过程中油气的再次运移
安作相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安作相
[J].
新疆石油地质,
1996,
(02)
: 188
-
193+206
[7]
我国油气资源和油气发展前景
翟光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
翟光明
[J].
勘探家,
1996,
(02)
: 1
-
5+7
[8]
中国含油气盆地的构造类型
李德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
李德生
[J].
石油学报,
1982,
(03)
: 1
-
12
←
1
→
共 8 条
[1]
新疆准噶尔侏罗系煤成油.[M].金奎励;王宜林主编;.石油工业出版社.1997,
[2]
中国油气盆地构造演化与油气聚集.[M].吴奇之等著;.石油工业出版社.1997,
[3]
中国陆相大油田.[M].张文昭主编;.石油工业出版社.1997,
[4]
中国大陆板块构造与含油气盆地评价.[M].张恺著;.石油工业出版社.1995,
[5]
中国油气地质特点
安作相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石油地质石油工业出版社!北京编审
安作相
[J].
新疆石油地质,
1997,
(03)
: 287
-
292+196
[6]
油气藏形成过程中油气的再次运移
安作相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安作相
[J].
新疆石油地质,
1996,
(02)
: 188
-
193+206
[7]
我国油气资源和油气发展前景
翟光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
翟光明
[J].
勘探家,
1996,
(02)
: 1
-
5+7
[8]
中国含油气盆地的构造类型
李德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
李德生
[J].
石油学报,
1982,
(03)
: 1
-
12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