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中国油气地质特点
被引:8
作者
:
安作相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石油地质石油工业出版社!北京编审
安作相
机构
:
[1]
石油地质石油工业出版社!北京编审
来源
:
新疆石油地质
|
1997年
/ 03期
关键词
:
中国;
石油地质学;
油气生成;
生储盖组合;
油气运移;
二次运移;
油气聚集带;
有机质变质;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中国油气地质条件无论在生、储、盖方面,还是在运、聚、保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如陆相生油、多期生油,多种多样的储集岩体,复杂的储集岩性,明显的生储盖组合,油气的再次运移和运移距离不长,复式油气聚集带,以及较强的有机质变质作用等.这些特点的形成,是由于构造运动的多旋回性和印支、燕山运动波及中国大陆,致使海水基本退净所致.这些特点在各含油气盆地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
引用
收藏
页码:287 / 292+196 +19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油气藏形成过程中油气的再次运移
安作相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安作相
[J].
新疆石油地质,
1996,
(02)
: 188
-
193+206
[2]
中国陆相沉积模式和生储油岩分布
安作相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不详
安作相
[J].
石油实验地质 ,
1995,
(01)
: 1
-
7
[3]
任丘基岩油藏形成的再分析
安作相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石油工业出版社
安作相
[J].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1991,
(04)
: 13
-
19
[4]
渤海湾盆地复合油气田的开发前景
李德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
李德生
[J].
石油学报,
1986,
(01)
: 1
-
21
[5]
石油地质学[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张厚福,张万选主编, 1989
[6]
中国大地构造及其演化[M]. 科学出版社 , 黄汲清指导, 1980
←
1
→
共 6 条
[1]
油气藏形成过程中油气的再次运移
安作相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安作相
[J].
新疆石油地质,
1996,
(02)
: 188
-
193+206
[2]
中国陆相沉积模式和生储油岩分布
安作相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不详
安作相
[J].
石油实验地质 ,
1995,
(01)
: 1
-
7
[3]
任丘基岩油藏形成的再分析
安作相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石油工业出版社
安作相
[J].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1991,
(04)
: 13
-
19
[4]
渤海湾盆地复合油气田的开发前景
李德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
李德生
[J].
石油学报,
1986,
(01)
: 1
-
21
[5]
石油地质学[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张厚福,张万选主编, 1989
[6]
中国大地构造及其演化[M]. 科学出版社 , 黄汲清指导, 1980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