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中国陆相沉积模式和生储油岩分布
被引:9
作者
:
安作相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不详
安作相
机构
:
[1]
不详
[2]
石油工业出版社
[3]
不详
来源
:
石油实验地质
|
1995年
/ 01期
关键词
:
陆相沉积,沉积模式,生油岩,储油岩;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P618.130.2 [地质构造、油气藏(田)的形成];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几十年来,中国油气勘探工作主要在陆相沉积中进行,其沉积模式和生储油岩的关系大体是,生油岩形成于深湖相、半深湖相和沼泽相,储油岩则在许多环境都能形成,在中国以三角洲相、冲积扇以及浅湖滩坝为主,而盆地基岩风化壳也有重要意义。在沉积过程中生油岩和储油岩常呈旋回出现,形成生储盖组合,可分为下生、上生、自生和侧生4种形式。
引用
收藏
页码:1 / 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中国含油气盆地沉积学[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吴崇筠等著, 1992
[2]
松辽白垩纪湖盆湖水环流与隐蔽油藏勘探
安作相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不详
安作相
[J].
石油实验地质 ,
1985,
(02)
: 107
-
113
[3]
石油地质学[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张厚福,张万选主编, 1989
[4]
石油地质学[M]. 地质出版社 , 西北大学地质系石油地质教研室编, 1979
[5]
生油区控制油气田分布——中国东部陆相盆地进行区域勘探的有效理论
胡朝元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胡朝元
[J].
石油学报,
1982,
(02)
: 9
-
13
[6]
中国石油地质学[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王尚文 主编, 1983
[7]
任丘基岩油藏形成的再分析
安作相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石油工业出版社
安作相
[J].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1991,
(04)
: 13
-
19
←
1
→
共 7 条
[1]
中国含油气盆地沉积学[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吴崇筠等著, 1992
[2]
松辽白垩纪湖盆湖水环流与隐蔽油藏勘探
安作相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不详
安作相
[J].
石油实验地质 ,
1985,
(02)
: 107
-
113
[3]
石油地质学[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张厚福,张万选主编, 1989
[4]
石油地质学[M]. 地质出版社 , 西北大学地质系石油地质教研室编, 1979
[5]
生油区控制油气田分布——中国东部陆相盆地进行区域勘探的有效理论
胡朝元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胡朝元
[J].
石油学报,
1982,
(02)
: 9
-
13
[6]
中国石油地质学[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王尚文 主编, 1983
[7]
任丘基岩油藏形成的再分析
安作相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石油工业出版社
安作相
[J].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1991,
(04)
: 13
-
19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