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云英还田配施化肥对单季晚稻养分利用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45
作者
王建红
曹凯
张贤
机构
[1]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环境资源与土壤肥料研究所
关键词
紫云英; 单季晚稻; 养分吸收; 产量; 养分利用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33 [];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研究旨在探讨紫云英较高鲜草翻压量条件下配施不同比例常规用量化肥对单季晚稻养分吸收、养分利用效率和产量的影响。试验设置7个处理:CK(不翻压紫云英和不施化肥),CF(常规用量施肥)及翻压45 t hm-2(GM45)紫云英鲜草配施0、20%、40%、60%和80%常规用量化肥(CF)。在浙江省金华市蒋堂农业科学试验站进行为期2年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所有的紫云英翻压配施化肥处理中,虽然水稻N、P、K的总吸收量以GM45+80%CF处理最高,但稻谷P、K养分最高吸收量出现在GM45+40%CF处理中,水稻养分内部利用效率随化肥配施量的增加而降低;水稻的N、P和K的农学利用效率和稻谷产量均以GM45+40%CF处理最高。从提高肥料利用率和降低环境风险的角度出发,紫云英鲜草异地还田量为45 t hm-2时,以配施N 80.6 kg hm-2、P2O521.5 kg hm-2和K2O 43.3 kg hm-2为宜。与CK处理相比,CF和紫云英鲜草翻压配施化肥处理的稻谷产量分别提高13.7%和8.5%~17.4%。在紫云英—单季晚稻耕作制中,紫云英异地还田量45 t hm-2不会使单季晚稻苗期产生僵苗现象。
引用
收藏
页码:888 / 896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亚热带单季稻区紫云英不同翻压量下有机碳和养分释放特征 [J].
王飞 ;
林诚 ;
李清华 ;
何春梅 ;
林新坚 ;
李昱 .
草业学报, 2012, 21 (04) :319-324
[2]   双季稻区冬季覆盖作物残茬还田对水稻生物学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J].
唐海明 ;
汤文光 ;
肖小平 ;
杨光立 .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2, 34 (02) :213-219
[3]   紫云英和黑麦草与化肥配施对单季晚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J].
徐建祥 ;
叶静 ;
王建红 ;
俞巧钢 .
浙江农业科学, 2012, (02) :162-164
[4]   减施化肥条件下翻压不同量紫云英对双季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J].
李双来 ;
李登荣 ;
胡诚 ;
乔艳 ;
李四斌 ;
陈云峰 .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2, (01) :69-73
[5]   紫云英与化肥配施对水稻产量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J].
王琴 ;
张丽霞 ;
吕玉虎 ;
潘兹亮 .
草业科学, 2012, 29 (01) :92-96
[6]   长期双季稻绿肥轮作对水稻产量及稻田土壤有机质的影响 [J].
高菊生 ;
曹卫东 ;
李冬初 ;
徐明岗 ;
曾希柏 ;
聂军 ;
张文菊 .
生态学报, 2011, 31 (16) :4542-4548
[7]   太湖地区稻田绿肥固氮量及绿肥还田对水稻产量和稻田土壤氮素特征的影响 [J].
袁嫚嫚 ;
刘勤 ;
张少磊 ;
陈武荣 ;
禹洪双 .
土壤学报, 2011, 48 (04) :797-803
[8]   绿肥紫云英与化肥配施对双季稻区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J].
赵娜 ;
郭熙盛 ;
曹卫东 ;
王允青 ;
唐杉 ;
赵决建 ;
张智 ;
吴立蒙 .
安徽农业科学, 2010, 38 (36) :20668-20670
[9]   不同还田条件下紫云英腐解特征研究 [J].
王允青 ;
曹卫东 ;
郭熙盛 ;
刘英 ;
赵决建 ;
张智 ;
吴立蒙 .
安徽农业科学, 2010, 38 (34) :19388-19389+19391
[10]   氮磷钾肥对紫云英产量、养分累积及种植后土壤养分的影响 [J].
李昱 ;
何春梅 ;
杨仁仙 ;
张辉 ;
李清华 ;
王飞 ;
刘志华 ;
林新坚 .
江西农业学报, 2010, 22 (11) :11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