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双季稻绿肥轮作对水稻产量及稻田土壤有机质的影响

被引:157
作者
高菊生 [1 ,2 ]
曹卫东 [1 ]
李冬初 [1 ,2 ]
徐明岗 [1 ,2 ]
曾希柏 [3 ]
聂军 [4 ]
张文菊 [1 ]
机构
[1]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农业部作物营养与施肥重点开放实验室
[2] 中国农业科学院红壤实验站祁阳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试验站
[3]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4] 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
关键词
双季稻绿肥轮作; 水稻产量; 土壤有机质; 土壤活性有机质; 土壤微生物量碳;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42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中国农业科学院红壤实验站1982年布置的长期定位试验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长期双季稻绿肥轮作体系下水稻产量变化趋势、稻田土壤有机质变化特征及土壤活性有机质组成。结果表明,绿肥作物与双季稻轮作种植后,水稻产量显著高于冬闲对照,绿肥作物紫云英、油菜和黑麦草处理年平均水稻产量(1982—2008年)分别为10.8 t.hm-.2a-1,10.2 t.hm-.2a-1和10.0t.hm-.2a-1,较冬闲对照分别提高27.2%,20.5%和18.1%。试验前期(1982—1993年)种植绿肥作物各处理之间水稻产量无显著差异,试验开展11a后(1994—2008年)种植紫云英处理水稻产量显著高于油菜和黑麦草处理。长期双季稻绿肥轮作土壤有机质随年份显著增加,双季稻紫云英轮作土壤有机质积累速度最快,年增加0.31 g/kg,双季稻黑麦草次之,土壤有机质年增加0.28g/kg,双季稻油菜轮作土壤有机质年增加0.26g/kg。种植绿肥作物紫云英稻田土壤活性有机质显著高于其它处理。种植绿肥作物各处理土壤有机碳、全氮、土壤微生物量碳和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均显著高于冬闲对照。其中黑麦草和紫云英处理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及微生物熵显著高于油菜和冬闲对照处理。在湘南红壤丘陵双季稻区,种植绿肥作物对提高水稻产量、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有机质活性具有重要意义,绿肥选择上以紫云英对水稻产量和稻田土壤培肥综合效果最好。
引用
收藏
页码:4542 / 454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 [1] 湘南三种典型红壤生土长期施肥对十字花科作物产量影响
    高菊生
    [J]. 中国农学通报, 2009, 25 (15) : 235 - 239
  • [2] 气候变化对长三角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对策
    周曙东
    周文魁
    [J]. 浙江农业学报, 2009, 21 (04) : 307 - 310
  • [3] 冬季作物对稻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微生物熵的短期影响
    张帆
    黄凤球
    肖小平
    吴家梅
    [J]. 生态学报, 2009, 29 (02) : 734 - 739
  • [4] 不同种植制度土壤氧化还原酶活性和动力学特征
    张丽莉
    武志杰
    陈利军
    陈振华
    张玉兰
    [J]. 生态环境学报, 2009, 18 (01) : 343 - 347
  • [5] 稻田冬季保护性耕作条件下的土壤酶活性与水稻成熟期叶片衰老和籽粒产量之间的关系
    符冠富
    王丹英
    徐春梅
    彭建
    韩博
    陶龙兴
    章秀福
    [J]. 中国水稻科学, 2009, 23 (01) : 43 - 50
  • [6] 长期稻-稻-紫云英轮作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高菊生
    徐明岗
    秦道珠
    [J]. 湖南农业科学, 2008, (06) : 25 - 27
  • [7] 双季稻区冬种覆盖作物对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
    朱波
    胡跃高
    曾昭海
    肖小平
    杨光立
    黄凤球
    [J]. 生态环境, 2008, 17 (05) : 2074 - 2077
  • [8] 气候及其变率变化对东北地区粮食生产的影响
    朱大威
    金之庆
    [J]. 作物学报, 2008, (09) : 1588 - 1597
  • [9] 稻田种植制度研究现状与展望
    王辉
    屠乃美
    [J]. 作物研究, 2006, (05) : 498 - 503
  • [10] 稻田轮作系统的生态学分析
    黄国勤
    熊云明
    钱海燕
    王淑彬
    刘隆旺
    赵其国
    [J]. 生态学报, 2006, (04) : 1159 - 1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