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及其变率变化对东北地区粮食生产的影响

被引:60
作者
朱大威
金之庆
机构
[1]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关键词
东北地区; 粮食生产; 气候变化; 气候变率; 模拟模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6 [农业气象学];
学科分类号
0903 ;
摘要
利用GISS、GFDL和UKMO 3种国际上通用的平衡大气环流模型(GCM)的有关输出值,结合东北3大农业生态区19个样点近40年(1961—2000)的逐日气候资料(Baseline)以及未来气候变率变化(△CV)的3种假设,并利用天气发生器(WGEN),生成每个样点9种兼顾气候及其变率变化的(CC+△CV)情景;选用DSSAT中的SOYGRO、CERES-Maize、CERES-Wheat和CERES-Rice作为效应模型,并利用各样点的Baseline,同期大豆、玉米、小麦和水稻的产量统计资料以及典型土壤资料,对上述模型进行参数调试、可靠性检验和灵敏度分析;将各效应模型分别在CC+△CV情景及Baseline下运行,通过比较模拟结果,就CO2有效倍增时气候及其变率变化对不同生态区粮食作物的影响做出定量评价。结果表明,4种效应模型在研究区域均有较好的适应性,其作为气候变化影响评价工具具有合理性;气候变暖对东北大豆和水稻生产总体上有利,尤其是在北部高寒区与东部湿润区,模拟产量均明显提高,但CC对玉米和小麦生产的影响以负面为主,特别是玉米在各生态区不同情景下均表现为剧烈减产;随着△CV增大,雨育大豆、玉米和春小麦不仅模拟产量下降,而且稳产性变差,但对灌溉水稻影响不大。
引用
收藏
页码:1588 / 1597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东北地区粮食单产的时序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J].
何秀丽 ;
张平宇 ;
刘文新 .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6, (05) :360-363
[2]   东北区夏季低温冷害的长期预报 [J].
汪秀清 ;
马树庆 ;
袭祝香 ;
王石立 .
自然灾害学报, 2006, (03) :42-45
[3]   东北地区平均、最高、最低气温时空变化特征及对比分析 [J].
孙凤华 ;
杨修群 ;
路爽 ;
杨素英 .
气象科学, 2006, (02) :157-163
[4]   中国粮食生产的区域格局变化及东北商品粮基地的响应 [J].
程叶青 ;
张平宇 .
地理科学, 2005, (05) :3-10
[5]   我国中亚热带典型红壤丘陵区季节性干旱 [J].
黄道友 ;
王克林 ;
黄敏 ;
陈洪松 ;
吴金水 ;
张广平 ;
彭廷柏 .
生态学报, 2004, (11) :2516-2523
[6]   CO倍增时气候及其变率变化对黄淮海平原冬小麦生产的影响 [J].
陈超 ;
金之庆 ;
郑有飞 ;
刘建栋 .
江苏农业学报, 2004, (01) :7-12
[7]   东北平原适应全球气候变化的若干粮食生产对策的模拟研究 [J].
金之庆 ;
葛道阔 ;
石春林 ;
高亮之 .
作物学报, 2002, (01) :24-31
[8]   全球气候变化影响下中国农业产量的可持续性 [J].
赵昕奕 ;
张惠远 .
地理科学, 2000, (03) :224-228
[9]   评价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玉米生产的可能影响 [J].
金之庆 ;
葛道阔 ;
郑喜莲 ;
陈华 .
作物学报, 1996, (05) :513-524
[10]   C3与C4作物对大气CO2浓度增加的不同响应 [J].
金之庆 .
世界农业, 1995, (09) :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