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中的古特提斯体制与增生造山作用

被引:140
作者
许志琴 [1 ]
杨经绥 [1 ]
李文昌 [2 ]
李化启 [1 ]
蔡志慧 [1 ]
闫臻 [1 ]
马昌前 [3 ]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构造与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云南省地质调查局
[3] 中国地质大学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古特提斯体系; 俯冲增生造山;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4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青藏高原古特提斯体系的特征表现为古特提斯洋盆中多条状地体的存在,多俯冲、多岛弧增生体系的形成和多地体汇聚、碰撞造山的动力学环境,其构架包括4条代表古特提斯洋壳残片的蛇绿岩或蛇绿混杂岩(昆南-阿尼玛卿蛇绿岩带、金沙江-哀牢山-松马蛇绿岩带、羌中-澜沧江-昌宁-孟连蛇绿岩带和松多蛇绿岩带)、5条火山岩浆岛弧带(布尔汗布达岛弧岩浆带、义敦火山岩浆岛弧带、江达-绿春火山岛弧带、东达山-云县火山岛弧带和左贡-临沧岛弧-碰撞岩浆带)、4个陆块或地体(松潘-甘孜地体、羌北-昌都-思茅地体、羌南-保山地体)、3条洋壳深俯冲形成的高压-超高压变质带(金沙江得荣高压变质带、龙木错-双湖高压变质带、松多高(超)压变质带),以及5条弧前增生楔或增生杂岩(西秦岭增生楔、巴颜喀拉-松潘-甘孜增生楔、金沙江增生楔、双湖-聂荣-吉塘-临沧增生楔、松多增生杂岩)。古特提斯洋盆的俯冲增生造山作用普遍存在于青藏高原古特提斯复合造山体中,构成与多条古特提斯蛇绿岩带(缝合带)相伴随的俯冲增生杂岩带(链)。古特提斯俯冲增生杂岩带包括由弧前强烈变形的沉积增生楔、以及高压变质岩、岛弧岩浆岩、蛇绿岩和外来岩块组成的混杂体,代表在洋盆俯冲过程中的活动陆缘的地壳增生。
引用
收藏
页码:1847 / 1860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75 条
  • [2] 多岛弧盆系构造模式:认识大陆地质的关键
    潘桂棠
    王立全
    李荣社
    尹福光
    朱弟成
    [J].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12, 32 (03) : 1 - 20
  • [3] 中国大陆印支碰撞造山系及其造山机制
    许志琴
    杨经绥
    李化启
    王瑞瑞
    蔡志慧
    [J]. 岩石学报, 2012, 28 (06) : 1697 - 1709
  • [4] 西秦岭楔的构造属性及其增生造山过程
    闫臻
    王宗起
    李继亮
    许志琴
    邓晋福
    [J]. 岩石学报, 2012, 28 (06) : 1808 - 1828
  • [5] 滇西三江地区临沧花岗岩的岩石成因: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及Hf同位素约束
    孔会磊
    董国臣
    莫宣学
    赵志丹
    朱弟成
    王硕
    李荣
    王乔林
    [J]. 岩石学报, 2012, 28 (05) : 1438 - 1452
  • [6] 西藏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中特提斯洋盆的双向俯冲:来自岛弧型花岗岩锆石U-Pb年龄和元素地球化学的证据
    杜德道
    曲晓明
    王根厚
    辛洪波
    刘治博
    [J]. 岩石学报, 2011, 27 (07) : 1993 - 2002
  • [7] 中甸春都铜矿区岩体成岩时代及地质意义
    杨帆
    邹国富
    吴静
    李峰
    姜永果
    赵向东
    [J].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11, 35 (02) : 307 - 314
  • [8] 中国大陆构造及动力学若干问题的认识
    许志琴
    杨经绥
    嵇少丞
    张泽明
    李海兵
    刘福来
    张建新
    吴才来
    李忠海
    梁凤华
    [J]. 地质学报, 2010, 84 (01) : 1 - 29
  • [9] 藏北羌塘中部晚古生代增生杂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王根厚
    韩芳林
    杨运军
    李元庆
    崔江利
    [J]. 地质通报, 2009, 28 (09) : 1181 - 1187
  • [10] Ultramafic Blocks in Sumdo Region, Lhasa Block, Eastern Tibet Plateau: An Ophiolite Unit[J]. 陈松永,杨经绥,李源,徐向珍.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