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亚热带网纹红土的地球化学特征与沉积环境

被引:29
作者
叶玮 [1 ]
朱丽东 [1 ]
李凤全 [1 ]
杨立辉 [1 ]
Shinji Kanayama [2 ]
Sadayo Yabuki [2 ]
机构
[1] 浙江师范大学地理过程实验室
[2] Institute of Physical and Chemical Research
基金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网纹红土; 稀土元素; 中亚热带; 沉积环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42.132 [];
学科分类号
0814 ;
摘要
130个样品的粒度、黏土矿物组成、地球化学特征以及Sr、Nd同位素分析表明,广泛分布在中亚热带地区并且具有一定厚度的第四纪网纹红土为加积型沉积。该类沉积粒度组成与北方风尘沉积类似,粉砂含量占优势,>50μm含量小于5%,5~50μm组分41.2%61.5%,<5μm黏粒26.9%55.8%;黏土矿物组成中含有较多的石英、云母和高岭石;全土体的平均硅铝率为7.96,硅铁铝率6.11;稀土元素丰度179.6 mg kg-1,与地壳平均值(178 mg kg-1)、北京郊区1998年12月大气粉尘稀土总量(178.0 mg kg-1)以及两块中国黄土标样(178.2mg kg-1)非常接近,并且表现为轻稀土强烈富集,重稀土淋失,Ce元素正异常;网纹红土全岩样品的87Sr/86Sr值界于0.725 657~0.727 714之间,Nd同位素0.511 989~0.512 098,与佳县上新世红黏土和黄土的酸不溶相性物质接近。理化特征指示,第四纪加积型网纹红土与北方黄土中的古土壤以及上新世红黏土的形成环境类似,并且具有稳定的物质来源。
引用
收藏
页码:385 / 39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末次冰期鄱阳湖西南缘地区的风尘堆积 [J].
李徐生 ;
韩志勇 ;
杨达源 ;
房迎三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06, (01) :101-108
[2]   距今7Ma以来甘肃灵台剖面Nd和Sr同位素特征 [J].
杨杰东 ;
陈骏 ;
张兆峰 ;
季峻峰 ;
陈旸 .
地球化学, 2005, (01) :1-6
[3]   来源物质控制的黄土酸不溶相87Sr/86Sr [J].
周彬 ;
丁仲礼 .
第四纪研究, 2004, (06) :724-724
[4]   南京下蜀黄土-古土壤剖面的不同粒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分布 [J].
李福春 ;
潘根兴 ;
谢昌仁 ;
冯家毅 .
第四纪研究, 2004, (04) :477-478
[5]   皖南风尘堆积-土壤序列的磁性地层学研究及其古环境意义 [J].
乔彦松 ;
郭正堂 ;
郝青振 ;
吴文祥 ;
姜文英 ;
袁宝印 ;
张仲石 ;
魏建晶 ;
赵华 .
科学通报, 2003, (13) :1465-1469
[6]   引起红土表层硅铝比值增大原因的可能性探讨 [J].
冯志刚 ;
王世杰 ;
孙承兴 .
地质地球化学, 2002, (04) :7-14
[7]   pH值对土壤硅素吸附特性的影响 [J].
张永兰 ;
柯怡 ;
于群英 .
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2, (01) :43-45+42
[8]   江西九江泰和第四纪红土成因的比较研究 [J].
胡雪峰 ;
龚子同 .
土壤学报, 2001, (01) :1-9
[9]   南方红土形成过程及其稀土元素地球化学 [J].
杨元根 ;
刘丛强 ;
袁可能 ;
何振立 .
第四纪研究, 2000, (05) :469-480
[10]   苏北滨海平原冰后期古地理演化与沉积物物源研究 [J].
杨守业 ;
李从先 ;
张家强 .
古地理学报, 2000, (02) :6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