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弃耕地草本植被演替初步研究

被引:10
作者
张海峰
彭鸿
陈存根
张小林
廖纯艳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2] 陕西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
[3] 长江水利委员会水土保持局
关键词
南水北调; 退耕; 植被演替; 聚类分析; 极点排序; 水土保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812 [草地学、草原学];
学科分类号
090503 ; 0909 ;
摘要
以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不同年限的退耕弃荒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草本植被恢复阶段的群落学特征,用聚类分析和极点排序的方法对各群落类型进行了划分,探讨了其自然演替规律,并对弃耕地植被恢复的一般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草本植被恢复演替过程可明显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荠菜(Capsellabursa-pastoris)+铁苋菜(Acalyphaaustralis)+小白酒草(Conyzacanadensis)群落(退耕1年);小白酒草(Conyzacanadensis)+灰绿藜(Chenopodiumglaucum)群落(退耕2年);艾蒿(Artemisiaargyi)+小白酒草(Conyzacanadensis)+猪毛蒿(Artemisiascoparia)群落(退耕3~6年);白茅(Imperatacylindrica)+牛尾蒿(Artemisiasubdigitata)+野艾蒿(Artemisialavandulaefolia)+狗尾草(Setariaviridis)群落(退耕7~12年+)。退耕3年时群落已经趋于稳定,草本植被基本上得到恢复。
引用
收藏
页码:973 / 97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9 条
  • [1] 高寒矮嵩草草甸不同退化演替阶段植物地上部氮磷元素比较
    李海英
    彭红春
    王启基
    不详
    [J]. 西北植物学报 , 2004, (11) : 2069 - 2074
  • [2] 国内外退耕地植被恢复研究现状
    马长明
    袁玉欣
    [J]. 世界林业研究, 2004, (04) : 24 - 27
  • [3] 南水北调工程规划、环境影响及生态环境保护
    盛海洋
    郭志永
    翟秋敏
    [J].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04, (01) : 36 - 39
  • [4] 草地植物种群繁殖对策研究
    李金花
    潘浩文
    王刚
    [J]. 西北植物学报, 2004, (02) : 352 - 355
  • [5] 子午岭植被演替过程中土壤剖面有机质与持水性能变化
    周印东
    吴金水
    赵世伟
    郭胜利
    路鹏
    [J]. 西北植物学报, 2003, (06) : 895 - 900
  • [6] 西北地区水资源与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
    张学峰
    王内
    彭勃
    贾繁信
    [J]. 人民黄河, 2001, (03) : 15 - 17+45
  • [7] 农业非点源污染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张水龙
    庄季屏
    [J]. 生态学杂志, 1998, (06) : 52 - 56
  • [8] 柴达木盆地次生盐渍化撂荒地的改良与利用
    马玉寿
    李青云
    郎百宁
    陆家宝
    [J]. 草业科学, 1997, (03) : 18 - 21
  • [9] 植物生态学实验[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内蒙古大学生物系 编, 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