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集资犯罪适用法律疑难问题探析

被引:24
作者
刘仁文
田坤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关键词
非法集资;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集资诈骗罪; 非法占有目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4.3 [分则];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摘要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行为结构关键是把握"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三个关键词的内涵。对于吸收公众存款用于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一般要从宽处理。行为人非法集资后,没有将资金用于可以回报投资者的经营活动,而是肆意挥霍、携款潜逃、逃避返还的,可以推定其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而集资诈骗罪在行为方式上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是重合的,故可参照对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行为方式的阐释来认定集资诈骗罪的行为方式。
引用
收藏
页码:124 / 13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金融法.[M].强力著;.法律出版社.2004,
[2]  
刑法学.[M].曲新久等撰稿;.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3]  
刑法各论讲义.[M].周光权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4]  
刑法学.[M].张明楷编著;.法律出版社.1999,
[5]  
经济犯罪新论.[M].马克昌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
[6]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行为方式的理解与认定 [J].
刘为波 .
中国审判, 2011, (03) :76-79
[7]   非法集资的刑法规制与金融对策 [J].
彭少辉 .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11, (02) :47-53
[8]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司法认定研究 [J].
肖晚祥 .
东方法学, 2010, (05) :42-52
[9]   当前办理非法集资犯罪案件的若干法律问题 [J].
糜方强 ;
楼丽 ;
赵宝琦 .
人民检察, 2009, (12) :20-22
[10]   对孙大午“非法集资”案的刑法学思考——兼谈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认定 [J].
周泽 .
中国律师, 2003, (11) :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