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板内深部构造

被引:23
作者
邢集善
刘建华
赵晋泉
机构
[1] 山西省地质勘查局物化院
[2] 中国科学院地质地球物理研究所
[3] 山西省地震局
关键词
深部构造; 岩石圈—软流圈结构; 地震层析成象(ST); 区域成矿作用; 华北板块;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5.2 [地震与地球构造];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华北板块的形成经历了早前寒武纪、燕山期及喜马拉雅期 3个主要构造发展期 ,由于华北板块自身运动及所受应力场的作用 ,加之上地幔岩石圈的不均一性等因素 ,在中、新生代形成许多特殊的板内构造块。综合应用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的成果 ,对华北板内深部结构进行了研究。从深部构造角度划分出 6个金及多金属成矿带、4个金刚石成矿带 ,并对华北地区的地震及地热资源与新生带大陆裂谷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引用
收藏
页码:3 / 12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秦岭─大别造山带及其南北缘地震层析成像 [J].
刘建华,刘福田,孙若昧,吴华,吴丹 .
地球物理学报, 1995, (01) :34-45
[2]   地震层析地质解释原理及其在滇西深部构造研究中的应用 [J].
赵永贵 ;
钟大赍 ;
刘建华 ;
吴华 ;
刘福田 .
地质科学, 1992, (02) :105-113
[3]   中国大陆地区大地热流数据汇编(第二版) [J].
汪集旸 ;
黄少鹏 .
地震地质, 1990, (04) :351-363+366
[4]   华北地区航磁图像处理结果和地震构造解释 [J].
余钦范 ;
马杏垣 .
地震地质, 1989, (04) :5-14+3
[5]   中国南北带地壳和上地幔的三维速度图象 [J].
刘建华 ;
刘福田 ;
吴华 ;
李强 ;
胡戈 .
地球物理学报, 1989, (02) :143-152
[6]   中新生代中国及邻区板块碰撞、旋转及离散模式初探 [J].
费琪 .
地球科学, 1987, (05) :463-475
[7]   华北地区的地震层面成象 [J].
刘福田 ;
曲克信 ;
吴华 ;
李强 ;
刘建华 ;
胡戈 .
地球物理学报, 1986, (05) :442-449+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