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北带地壳和上地幔的三维速度图象

被引:106
作者
刘建华
刘福田
吴华
李强
胡戈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
[2] 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3] 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 北京
[4] 北京
关键词
中国南北带; 三维速度图象; 地震层析成象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采用作者提出的地震层析成象法得到了中国南北带地壳和上地幔的三维速度图象。通过误差和分辨分析,以及同爆炸地震测深剖面的比较,证明了成象结果的可靠性。 成象结果表明:1.南北带的地壳和上地幔存在显著的横向不均匀性,深达450km这种不均匀性还依然存在;2.地壳上部的速度图象与地表的已知地质特征明显相关:四川盆地显著低速,康滇地轴显著高速;3.中地壳在很大范围内存在低速层,其最低速度值达5.60km/s;4.在25°N—38°N和100.0°E—103.2°E的长条带内,上地幔顶部出现低速异常,异常速度值约为7.49km/s。 成象结果还清晰地勾划了各块体间的焊接边界。120km深度的速度图象表明,扬子准地台自秦岭以南以龙门—大巴和盐源—丽江台缘褶带为其西部边界;西南以哀劳山褶皱带为界;东南则以右江褶皱带内的南盘江为界。 统计表明,地震活动与南北带的速度结构相关:从20km以上的速度图象发现,大地震大都发生在高速和低速间的过渡条带上。据20+°和50+°km深度的速度图象发现,7级以上的强震震中在这些深度上的投影几乎都分布在低速带及其边界上。 从层析图象中截出的丽江—者海速度纵剖面同爆炸地震同一剖面的比较表明,利用地震层析成象技术,用已有的天然地震资料可以重建出与爆炸地震所得结果有相似精度的
引用
收藏
页码:143 / 152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用于速度图象重建的层析成象法 [J].
刘福田 ;
李强 ;
吴华 ;
胡戈 ;
刘建华 .
地球物理学报, 1989, (01) :46-61
[2]   攀枝花—西昌古裂谷与“活化”的地球物理特征 [J].
滕吉文 .
地球物理学报, 1987, (06) :581-593
[3]   攀西地区的深部地壳结构与构造 [J].
崔作舟 ;
卢德源 ;
陈纪平 ;
张之英 ;
黄立言 .
地球物理学报, 1987, (06) :566-580
[4]   腾冲火山活动的时代和岩浆来源问题 [J].
穆治国 ;
佟伟 ;
Garniss H.Curtis .
地球物理学报, 1987, (03) :261-270
[5]   云南地壳上地幔构造的初步研究 [J].
阚荣举 ;
林中洋 .
中国地震, 1986, (04) :52-63
[6]   华北地区的地震层面成象 [J].
刘福田 ;
曲克信 ;
吴华 ;
李强 ;
刘建华 ;
胡戈 .
地球物理学报, 1986, (05) :442-449+529
[7]   用康滇大陆古裂谷带地区航磁异常计算居里深度 [J].
申宁华 ;
李春华 ;
张贵宾 ;
王华啸 .
地球物理学报, 1986, (05) :496-502
[8]   攀西构造带南部地壳与上地幔结构的爆炸地震研究 [J].
熊绍柏 ;
滕吉文 ;
尹周勋 ;
赖明惠 ;
黄一平 .
地球物理学报, 1986, (03) :235-244+313
[9]   滇西地区地壳结构的爆破地震研究 [J].
胡鸿翔 ;
陆涵行 ;
王椿镛 ;
何正勤 ;
朱良保 ;
颜其中 ;
樊跃新 ;
张国庆 ;
邓英娥 .
地球物理学报, 1986, (02) :133-144
[10]  
中国大地构造及其演化[M]. 科学出版社 , 黄汲清指导, 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