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林权改革驱动因素探讨

被引:8
作者
戴兴安 [1 ]
张小罗 [2 ]
机构
[1]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林学院
[2]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和谐发展; 集体林权; 改革; 驱动因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6.22 [经济结构与体制];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集体林权改革既可认为是林业生产过程中生产关系的调整与确立,也可认为是集体林区林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创新。实践证明:集体林权改革是集体林区林业经济体系中各种要素重新配置的复杂过程,这一过程具有明显的现实基础,也具有科学的理论依据;林权制度改革是林业现代化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实现山区林农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合理的林权制度是实现森林可持续利用的前提条件;林业资源合理高效配置作为政府主管部门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是其加强林业管理,实现林业产业现代化的基础,也是实现南方集体林区和谐发展的保证。
引用
收藏
页码:210 / 213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产权社会性视角下的西部地区集体林产权改革研究 [J].
姚星期 ;
温亚利 ;
李伟 .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9, (03) :214-218
[3]   非公有制林业发展的制度障碍及其对策 [J].
周伯煌 ;
宣裕方 ;
张慧 .
林业科学, 2006, (11) :110-113
[4]   浙江省绍兴市非公有制林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J].
支钢伟 ;
何彬林 ;
曹杨生 .
浙江林学院学报, 2005, (02) :221-225
[5]   论林地制度创新和林业产业化 [J].
戴兴安 ;
胡曰利 .
林业资源管理, 2004, (06) :5-8
[6]  
南方集体林区林地产权制度研究[D]. 程云行.北京林业大学 2004
[7]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研究[D]. 张涛.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03
[8]  
政府论[M]. 商务印书馆 , (英) 洛克 (Locke, 1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