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地区积雪年际变化异常中心的季节变化特征

被引:32
作者
伯玥
李小兰
王澄海
机构
[1] 不详
[2]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
[3] 不详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积雪; 时空特征; 年际变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6.635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青藏高原1980-2009年SMMR、SSM/I和AMSR-E被动微波遥感反演得到的逐日积雪深度资料,应用EOF方法分析了近30 a青藏高原地区冬春季积雪年际变化异常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冬春季积雪年际异常敏感区随季节有着显著变化,并具有多尺度性.其在大尺度上最主要的空间特征是从秋末(10-12月)到隆冬(12-翌年2月)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和东南缘的河谷;后冬和前春年际异常变化的敏感区显著变小,整个青藏高原地区的积雪稳定少变;而春季(3-5月),随着青藏高原气温的回升,敏感区出现在青藏高原东部.青藏高原冬春季积雪年际变化在局地尺度上存在着季节变化,表现为青藏高原积雪年际变化的异常与年际变化趋势相反的特征,以及积雪年际变化东西反向异常随季节的演变.青藏高原冬春季积雪年际变化的异常敏感区在空间范围上的变化,反映了冬春季积雪在季节尺度上受冬季风和南来的暖湿气流之间相互消长和进退影响的特征.青藏高原冬春季积雪具有显著的年代际变化,在20世纪80年代处于多雪期,80年代后期进入一个积雪较少期.秋末至隆冬(10-翌年2月)的积雪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出现明显转折,进入多雪期,2000年后又进入一个少雪期.
引用
收藏
页码:1353 / 1362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33 条
[1]   欧亚大陆积雪分布及其类型划分 [J].
张廷军 ;
钟歆玥 .
冰川冻土, 2014, (03) :481-490
[2]   青藏高原积雪被动微波遥感资料与台站观测资料的对比分析 [J].
王芝兰 ;
王小平 ;
李耀辉 .
冰川冻土, 2013, 35 (04) :783-792
[3]   我国主要积雪区AMSR-E被动微波雪深算法对比验证研究 [J].
宾婵佳 ;
邱玉宝 ;
石利娟 ;
除多 ;
朱骥 .
冰川冻土, 2013, 35 (04) :801-813
[4]   新疆冰川、积雪对气候变化的响应(Ⅰ):水文效应 [J].
沈永平 ;
苏宏超 ;
王国亚 ;
毛炜峄 ;
王顺德 ;
韩萍 ;
王宁练 ;
李忠勤 .
冰川冻土, 2013, (03) :513-527
[5]   基于AMSR-E的北疆地区积雪深度反演 [J].
卢新玉 ;
王秀琴 ;
崔彩霞 ;
谢国辉 .
冰川冻土, 2013, (01) :40-47
[6]   中国地区地面观测积雪深度和遥感雪深资料的对比分析 [J].
李小兰 ;
张飞民 ;
王澄海 .
冰川冻土, 2012, 34 (04) :755-764
[7]   1957—2009年中国台站观测的关键积雪参数时空变化特征 [J].
马丽娟 ;
秦大河 .
冰川冻土, 2012, (01) :1-11
[8]  
Spatial distributions and interannual variations of snow cover over China in the last 40 years[J]. ChengHai Wang 1,2*,ZhiLan Wang 1,Yang Cui 1 1.College of Atmospheric Sciences,Lanzhou University,Lanzhou,Gansu 730000,China 2.State Key Laboratory of Cryospheric Sciences,Cold and Arid Regions Environmental and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Lanzhou,Gansu 730000,China.Sciences in Cold and Arid Regions. 2009(06)
[9]   青藏高原热力作用对北半球气候影响的研究 [J].
周秀骥 ;
赵平 ;
陈军明 ;
陈隆勋 ;
李维亮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9, 39 (11) :1473-1486
[10]   40余年来中国地区季节性积雪的空间分布及年际变化特征 [J].
王澄海 ;
王芝兰 ;
崔洋 .
冰川冻土, 2009, 31 (02) :3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