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人工智能对我国就业创造效应和破坏效应研究——基于政治经济学角度研究
被引:2
作者
:
李超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经济研究中心
李超
艾慧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经济研究中心
艾慧
机构
:
[1]
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经济研究中心
来源
:
当代经济
|
2022年
/ 39卷
/ 09期
关键词
:
人工智能;
马克思扩大再生产模型;
就业创造;
就业破坏;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F249.2 [中国];
F49 [信息产业经济];
F0-0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总论)];
学科分类号
:
020207 ;
1202 ;
120202 ;
020106 ;
1201 ;
0305 ;
摘要
:
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对于就业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本文在马克思扩大再生产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人工智能对我国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人工智能对我国就业既可以产生创造效应,又可以产生破坏效应,两者在未来会是一个并存的局面,到底影响程度会往哪个方向倾斜,比如,会受到厂商对利润的考量、政府政策和失业者自身主动性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我国应充分认识到人工智能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对我国就业可能带来的影响,采取相应措施以实现我国就业的优化升级。
引用
收藏
页码:3 / 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1]
Why Are There Still So Many Jobs? The History and Future of Workplace Automation
[J].
Autor, David H.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MIT, Econ, Cambridge, MA 02139 USA
MIT, Econ, Cambridge, MA 02139 USA
Autor, David H.
.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2015,
29
(03)
:3
-30
[12]
Technological Advance,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Income[J] . 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Review . 1983 (3)
[13]
人工智能、就业与我国劳动政策法制的变革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涂永前
.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8,
(01)
:1
-11
←
1
2
→
共 13 条
[11]
Why Are There Still So Many Jobs? The History and Future of Workplace Automation
[J].
Autor, David H.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MIT, Econ, Cambridge, MA 02139 USA
MIT, Econ, Cambridge, MA 02139 USA
Autor, David H.
.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2015,
29
(03)
:3
-30
[12]
Technological Advance,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Income[J] . 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Review . 1983 (3)
[13]
人工智能、就业与我国劳动政策法制的变革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涂永前
.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8,
(01)
:1
-11
←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