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节麦×硬粒小麦-簇毛麦双二倍体杂种F1可孕配子形成途径的细胞学分析

被引:10
作者
李锁平
刘大钧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河南大学生物系,开封,
关键词
节节麦; 硬粒小麦; 簇毛麦; 双二倍体; 未减数配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节节麦×硬粒小麦-簇毛麦双二倍体杂种F1减数分裂的观察结果表明:该杂种F1的可孕性是由于杂种F1产生了大量的(近于)未减数配子的结果。在一些PMC中,单价体中期Ⅰ集结到赤道板上,后期Ⅰ染色单体均等分离产生二分体,二分体发育成有功能的花粉粒。由于染色(单)体的丢失或不分离可产生大量的不完整的重复、缺失未减数配子,完整未减数配子的频率很低。杂种F1和普通小麦杂交一代及F2代的细胞学分析结果和F1配子形成途径分析结果一致。推测从大量的F2代中可能筛选到自发八倍体(DDAABBVV)。
引用
收藏
页码:68 / 73+103 +103-10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波斯小麦×节节麦杂种F1直接形成双二倍体的细胞遗传学研究 [J].
许树军 ;
董玉琛 .
作物学报, 1989, (03) :251-259+289
[2]   普通小麦与簇毛麦杂种后代的细胞遗传学研究 [J].
陈佩度 ;
刘大钧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1982, (04) :1-16
[3]   普通小麦与簇毛麦杂交的研究 [J].
陈漱阳 ;
高立贞 ;
刘麦焕 .
遗传学报, 1981, (04) :340-343
[4]   MEIOTIC RESTITUTION IN WHEAT-BARLEY HYBRIDS [J].
ISLAM, AKMR ;
SHEPHERD, KW .
CHROMOSOMA, 1980, 79 (03) :363-372
[5]  
Kihara: 1981. Sasakuma, T. and H. Wheat Information Servic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