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强度变动与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的动态效应分析

被引:21
作者
徐丽娜 [1 ]
赵涛 [1 ]
刘广为 [2 ]
孙金帅 [1 ]
机构
[1] 天津大学
[2] 人民论坛杂志社
基金
天津大学自主创新基金;
关键词
能源强度; 能源结构; 产业结构; SVAR模型; 脉冲响应函数; 方差分解;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F426.2 []; F121.3 [产业结构];
学科分类号
0701 ; 070104 ; 020205 ; 0202 ; 0201 ; 020105 ;
摘要
能源强度主要反映一个国家经济结构、能源组合情况以及技术水平。产业结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国家经济结构,能源组合情况可以由能源结构来表示,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是影响能源强度变动的重要因素。文章采用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tructural Vector Autoregression,SVAR),分析1990-2010年能源强度和能源结构、产业结构数据。基于SVAR模型构建的所需条件,对3组变量的时间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与协整检验。检验通过后构建SVAR模型。通过SVAR模型中的脉冲响应函数,分析能源结构与产业结构对能源强度的冲击效应;应用方差分解技术,探究能源结构与产业结构在能源强度变化中的贡献度。结果表明:能源结构对能源强度的冲击效应较小;能源强度受到产业结构的冲击效应较大。并据此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为了降低能源强度,需要优化产业结构,降低煤炭在能源结构中的消费比重,提高能源效率。
引用
收藏
页码:40 / 4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我国交通运输业能源强度影响因素研究 [J].
呙小明 ;
张宗益 .
管理工程学报, 2012, 26 (04) :90-99
[2]   优化能源结构对实现中国碳强度目标的贡献潜力评估 [J].
王锋 ;
冯根福 .
中国工业经济, 2011, (04) :127-137
[3]   基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城市化进程中资源环境“尾效”分析 [J].
刘耀彬 ;
杨新梅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 21 (02) :24-30
[4]   中国货币政策的汇率传递效应及形成机制——基于SVAR与动态一般均衡(DGE)模型的分析 [J].
袁伟彦 ;
李文溥 .
管理世界, 2010, (12) :53-64
[5]   上海市工业碳排放总量与碳生产率关系 [J].
谌伟 ;
诸大建 ;
白竹岚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 20 (09) :24-29
[6]   西部大开发资本引入路径与经济增长实证分析——基于脉冲响应函数及方差分解的技术分析 [J].
花冯涛 .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0, 32 (06) :23-29
[7]   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和对外开放程度对中国能源消费量的影响——基于灰色关联分析-协整检验两步法的实证 [J].
董锋 ;
谭清美 ;
周德群 ;
李晓晖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 20 (06) :22-27
[8]   基于可比价投入产出表分解我国能源强度影响因素 [J].
夏炎 ;
杨翠红 ;
陈锡康 .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09, 29 (10) :21-27
[9]   中国地区能源强度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J].
屈小娥 ;
袁晓玲 .
经济学家, 2009, (09) :68-74
[10]  
International inequality in energy intensity levels and the role of production composition and energy efficiency: An analysis of OECD countries[J] . Juan Antonio Duro,Vicent Alcántara,Emilio Padilla.Ecological Economics . 2010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