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市耕地资源时空演变特征

被引:5
作者
金志丰 [1 ]
陈雯 [1 ]
孙伟 [1 ,2 ]
惠彦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关键词
耕地资源; 时空演变; 空间指向; 特征; 常熟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3.211 [];
学科分类号
0903 ;
摘要
基于卫星遥感影像数据,GIS空间分析技术和统计分析方法相结合,利用耕地面积缩减强度指数、空间叠加等方法分析了常熟市耕地资源的时空演变特征,揭示了苏南经济发达地区耕地资源减少的规律。研究发现,随着经济发展,常熟耕地资源逐渐减少,且因城区和工业用地扩张引起的耕地非农转化指向十分强烈,居民点空间的指向呈逐渐减弱的态势。从空间演变规律看,常熟耕地非农化主要表现在:1)经济增长越快,发展水平越高,耕地减少越快;2)在城市、港口区的镇耕地减少更快;3)港区和工业区的建设,使其周边耕地非农化速度加快;4)道路交通的扩张是耕地非农转化的一个稳定因素;5)不同时期,耕地非农占用的空间指向不同:从20世纪80年代被居民点用地占用逐渐变迁为2000年以后的被工业用地、城镇用地、港口用地占用为主。城市发展、港区建设、交通建设、农村居民点建设、工业化推进和经济发展是耕地资源缩减的主导影响因子。
引用
收藏
页码:249 / 25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江苏省耕地资源动态变化及驱动力研究 [J].
郭杰 ;
欧名豪 ;
刘琼 ;
欧维新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9, 18 (02) :139-145
[2]   区域耕地数量变化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相互关系探讨——以江苏省为例 [J].
孟爱云 ;
濮励杰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8, (02) :237-241
[3]   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耕地数量的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力研究——以绍兴市为例 [J].
郑海霞 ;
童菊儿 ;
郑朝洪 ;
徐扬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 2007, (04) :435-439
[4]   基于国家粮食安全的长江三角洲地区耕地保护探讨 [J].
赵言文 ;
施毅超 ;
胡正义 ;
牛高华 ;
孙燕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7, (04) :461-465
[5]   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地区耕地变化的对比研究——以广西江州和江苏吴江为例 [J].
赵翠薇 ;
濮励杰 ;
孟爱云 .
资源科学, 2006, (05) :50-56
[6]   1.22亿hm2(2005年)——我国耕地面积逼近“红线” [J].
于猛 .
中国稻米, 2006, (03) :13-13
[7]   耕地资源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J].
徐宪立 ;
蔡玉梅 ;
张科利 ;
郑伟元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5, (03) :75-79
[8]   20世纪90年代浙江省耕地非农化过程分析 [J].
谭永忠 ;
吴次芳 ;
牟永铭 .
地理科学, 2004, (01) :14-19
[9]   江苏省耕地变化及其驱动机制的数理探讨 [J].
周炳中 ;
赵其国 ;
杨浩 .
土壤学报, 2003, (05) :665-671
[10]   关于区域土地利用变化指数模型方法的讨论 [J].
朱会义 ;
李秀彬 .
地理学报, 2003, (05) :643-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