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BIF型铁矿床地质特征和资源远景

被引:84
作者
沈保丰
机构
[1] 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
关键词
BIF型铁矿床; 时空分布; 矿床类型; 富铁矿; 矿床成因; 资源远景; 中囯;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31 [铁];
学科分类号
摘要
BIF型铁矿床是中国最重要的铁矿床类型,占全国总查明资源储量55.2%。BIF型铁矿床主要分布在华北陆块,其次在扬子陆块。在华北陆块鞍山—本溪,密怀—冀东,五台—吕梁矿集区中铁矿床尤为集中,约占全国铁总探明储量41.5%。BIF型铁矿床在古太古代、中太古代、新太古代、古元古代和新元古代均有产出,但主要在新太古代—古元古代。BIF型铁矿床可划分为阿尔戈马型和苏必利尔湖型两类,其中以新太古代阿尔戈马型最为重要。BIF型铁矿床主要是贫铁矿石,富铁矿石极少。富铁矿均产在贫铁矿体中,以(火山)沉积-热液交代改造型最为重要。BIF形成与海底热液喷流作用有关。在中国BIF型铁矿的资源潜力大,远景可观。
引用
收藏
页码:1376 / 1395
页数:20
相关论文
共 4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