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甲话两字组连读的韵律变调及其原因初探

被引:12
作者
曾晓渝
牛顺心
机构
[1] 南开大学文学院
[2] 南开大学文学院 天津
[3] 天津
关键词
六甲话; 两字组连读调; 韵律变调; 前变型; SVO语言;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H172.3 [西南方言];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广西三江县六甲话的100种两字组声调组合中,有60种发生前变型变调,其中51种变调结果为“11+各原本调”,占总数的94%。这种前字调高度虚化的变调模式形成前低后高、前轻后重的节律,是一种特殊的“韵律变调”。这种变调类型主要存在于壮侗语和南方汉语之中,透露着语言的底层色彩。
引用
收藏
页码:290 / 308
页数:19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1]  
语序类型学与介词理论[M]. 商务印书馆 , 刘丹青著, 2003
[12]  
南部吴语语音研究[M]. 商务印书馆 , 曹志耘著, 2002
[13]  
汉语的韵律、词法与句法[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冯胜利著, 1997
[14]  
侗台语比较研究[M]. 天津古籍出版社 , 石林著, 1997
[15]  
侗台语族概论[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梁敏, 1996
[16]  
汉语方言语法类编[M]. 青岛出版社 , 黄伯荣主编, 1996
[17]  
仡佬语研究[M]. 贵州民族出版社 , 张济民著, 1993
[18]  
三江侗族自治县民族志[M]. 广西人民出版社 , 三江侗族自治县民族事务委员会编, 1989
[19]  
汉语方言概要[M]. 文字改革出版社 , 袁家骅等著, 1989
[20]   重音理论和汉语的词长选择 [J].
端木三 .
中国语文, 1999, (04) :246-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