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组织理论视域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耿村故事的传承与保护为例

被引:9
作者
李丽丹
机构
[1]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自组织;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俗民; 耿村故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122 [文化专题研究]; I207.7 [民间文学];
学科分类号
05 ; 0503 ; 0501 ;
摘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当前我国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的一个热门领域,但无论是学术界还是实际工作部门,对于保护主体这样一个前提性基础问题的探讨都严重不足,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保护成为难题。本文以自组织理论为基本分析框架,依此提出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三条理论假设,并运用耿村故事的传承与保护为个案对假设进行了经验验证,力图对当下和今后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作出一些新的探讨与反思。
引用
收藏
页码:37 / 42+47 +4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文化产业是“活态”保护的一种模式——以蔚县高佃亮剪纸为例 [J].
刘锡诚 .
美术观察, 2006, (06) :17-18
[2]   论耿村文化生态——《耿村一千零一夜》代序 [J].
袁学骏 .
民间文化论坛, 2006, (01) :103-106
[3]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性质问题 [J].
刘锡诚 .
西北民族研究, 2005, (01) :130-139+186
[4]   民族民间文化艺术遗产保护与基层社区 [J].
周星 .
民族艺术, 2004, (02) :18-24
[5]  
民俗学的历史、理论与方法.[M].周星主编;.商务印书馆.2006,
[6]  
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普查工作手册.[M].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国家中心编;.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
[7]  
自组织的社会进化理论.[M].孙志海; 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8]  
自组织方法论研究.[M].吴彤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