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同时检测奶粉中的多个掺假成分

被引:17
作者
彭攀 [1 ]
林慧 [1 ]
杜如虚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2] 香港中文大学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技术; 奶粉; 掺假;
D O I
10.16866/j.com.app.chem2011.03.013
中图分类号
TS252.51 [奶粉];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对奶粉中含有多种掺假物的情况进行了定性判别分析。样本集除12个纯正奶粉样品外,146个掺假奶粉样品中分别加入了植脂末,天然大豆分离蛋白粉和麦芽糊精中的1~3种,掺假物的总含量范围在1.96%~35.9%之间。用Thermo Scientific Antaris MX型近红外光谱仪测量样本近红外光谱,采用非线性迭代偏最小二乘法(NIPALS)提取主成分,然后利用马氏距离进行线性判别分析,建立了1个8类判别模型。在138个样本集的交叉验证中,判别准确率达99.28%,20个测试样本的判别准确率达100%。另一方面,将3种掺假物中的1种作为未知干扰掺假物,用不含未知干扰物的样本建立了定性判别模型,然后用含有未知干扰物的样本进行验证。在植脂末作为未知干扰的情况下,判断奶粉是否掺假的准确率有100%,判断大豆分离蛋白粉和麦芽糊精是否掺入的准确度分别为78.94%和88.42%;而使用麦芽糊精作为未知干扰物时,调用模型判别奶粉是否掺假,准确率依然有100%,但判断植脂末和大豆蛋白粉掺入情况的准确率只有34.74%和32.63%。研究表明近红外光谱技术可以对奶粉中的掺假情况和掺假物种类进行快速判断;当掺假物定性判别模型遇到未知干扰时,使用该方法虽然可以对奶粉是否存在掺假进行判断,但对掺假物种类难以进行正确判别,因此建模样本集应包含尽可能多类型的掺假物。
引用
收藏
页码:307 / 310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CCD短波近红外光谱快速检测牛奶中掺假物质的研究 [J].
王右军 ;
朱大洲 ;
屠振华 ;
庆兆珅 ;
籍保平 .
食品科学 , 2009, (06) :135-138
[2]   纯牛奶、还原奶、掺假奶、牛奶新鲜度的近红外检测 [J].
韩东海 ;
鲁超 ;
刘毅 .
中国供销商情(乳业导刊), 2006, (04) :39-41
[3]   奇异点快速检测在牛奶成分近红外光谱测量中的应用 [J].
刘蓉 ;
陈文亮 ;
徐可欣 ;
邱庆军 ;
崔厚欣 .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05, (02) :207-210
[4]   牛奶主要成分含量近红外光谱快速测量法 [J].
李庆波 ;
汪韆 ;
徐可欣 ;
王斌 ;
不详 .
食品科学 , 2002, (06) :121-124
[5]  
现代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M]. 中国石化出版社 , 陆婉珍等编著, 2000
[6]   QUANTIFICATION OF THE FAT-CONTENT OF MILK USING A PARTIAL-LEAST-SQUARES METHOD OF DATA-ANALYSIS IN THE NEAR-INFRARED [J].
CARL, RT .
FRESENIUS JOURNAL OF ANALYTICAL CHEMISTRY, 1991, 339 (02) :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