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16S rDNA基因的中国部分地区非B型烟粉虱系统发育关系分析

被引:13
作者
沈媛 [1 ]
杜予州 [1 ]
金桂华 [2 ]
邱宝利 [2 ]
郑福山 [1 ,2 ]
任顺祥 [2 ]
机构
[1] 扬州大学应用昆虫研究所
[2] 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昆虫学系/教育部生物防治工程中心
关键词
烟粉虱; 生物型; 16S rDNA; 遗传距离; 系统发育;
D O I
10.16380/j.kcxb.2010.01.010
中图分类号
S433 [植物虫害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90402 ;
摘要
【目的】烟粉虱Bemisia tabaci是一个快速进化的复合种。由于近年来烟粉虱危害不断增加,其生物型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在我国,不仅存在危害严重的B型烟粉虱,同时也已发现多种非B型烟粉虱。通过鉴定我国部分地区目前发生的烟粉虱生物型种类,分析它们与世界各地不同生物型之间的关系,可为我国烟粉虱的生物型检测和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利用16SrDNA基因作为分子标记,鉴定了2005年与2006年在我国6个省份(自治区)采集的22个非B型烟粉虱样本的生物型,并探讨了各生物型之间的系统进化关系。【结果】所研究的22个非B型烟粉虱归属于Q型、Nauru型和An型,3种生物型之间的遗传距离在10%以上,但是Q生物型与B生物型之间的亲缘关系最近,遗传距离在2.8%~4.0%范围内;进化分歧数据还表明,不同生物型之间的遗传距离明显大于同一生物型内遗传距离,其中Q型内部差异最小,在0.9%以内;同时结果表明目前在我国多个生物型共同存在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其中Nauru型的分布较广泛;在云南地区检测到的非B型烟粉虱生物型类型最多。【结论】烟粉虱生物型遗传分化复杂,利用16S rDNA基因能有效鉴定烟粉虱的生物型。
引用
收藏
页码:82 / 90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B型烟粉虱的入侵机理与控制基础——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农林危险生物入侵机理与控制基础研究”进展 [J].
万方浩 ;
张桂芬 ;
刘树生 ;
罗晨 ;
褚栋 ;
张友军 ;
臧连生 ;
纠敏 ;
吕志创 ;
崔旭红 ;
张丽萍 ;
张帆 ;
张青文 ;
刘万学 ;
梁沛 ;
雷仲仁 ;
张永军 .
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 2009, 39 (02) :141-148
[2]   Q型烟粉虱在叶菜类蔬菜上的发生特点与防治技术 [J].
冯正娣 ;
林付根 ;
蔡长庚 .
安徽农学通报, 2008, (19) :179-181
[3]   沈阳世界园艺博览会发现的烟粉虱种群的生物型鉴定 [J].
方华 ;
褚栋 ;
付海滨 ;
丛斌 .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08, (02) :169-173
[4]   2006年沈阳世界园艺博览会园区发现Q型烟粉虱的危害 [J].
付海滨 ;
褚栋 ;
李俊环 ;
耿庆华 ;
孙文鹏 .
植物检疫, 2007, (06) :388-388
[5]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of native and introduced Bemisia tabaci (Homoptera:Aleyrodidae) from China and India based on mtCOI DNA sequencing and host plant comparisons[J]. Susan A.Coats,Ali M.Idris,Judith K.Brown.Progress in Natural Science. 2007(06)
[6]   Q型烟粉虱在浙江局部地区大量发生危害 [J].
徐婧 ;
王文丽 ;
刘树生 .
植物保护, 2006, (04) :121-121
[7]   浙江B型与一非B型(China-ZHJ-1)烟粉虱形态学和生物学特性的比较研究 [J].
臧连生 ;
刘树生 ;
刘银泉 ;
陈伟强 .
昆虫学报, 2005, (05) :742-748
[8]   云南Q型烟粉虱种群的鉴定 [J].
褚栋 ;
张友军 ;
丛斌 ;
徐宝云 ;
吴青君 .
昆虫知识, 2005, (01) :54-56
[9]   烟粉虱不同地理种群的mtDNA COI基因序列分析及其系统发育 [J].
褚栋 ;
张友军 ;
丛斌 ;
徐宝云 ;
吴青君 ;
朱国仁 ;
不详 .
中国农业科学 , 2005, (01) :76-85
[10]   利用RAPD-PCR方法鉴定我国烟粉虱的生物型(英文) [J].
邱宝利 ;
任顺祥 ;
温硕洋 ;
Nasser S.MANDOUR .
昆虫学报, 2003, (05) :605-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