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渗滤液循环方式对填埋层甲烷产生的影响

被引:27
作者
张晓星
何品晶
邵立明
李国建
机构
[1] 同济大学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渗滤液循环; 填埋层甲烷产生; 产甲烷滞后时间; 挥发性脂肪酸; 有机碳气相转化率;
D O I
10.13671/j.hjkxxb.2004.02.023
中图分类号
X703 [废水的处理与利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填埋模拟柱 ,实验室研究了以我国大城市生活垃圾组成为依据的新鲜垃圾填埋层在不同渗滤液循环方式条件下甲烷产生的规律 .渗滤液循环方式包括 :原液循环、好氧预处理 (SBR)后循环、与陈垃圾出水混合后循环 .结果表明 :新鲜垃圾填埋层初期渗滤液COD、VFA浓度高 ,原液循环导致有机酸的积累 ,抑制了甲烷化进程 ;初期渗滤液经预处理控制一定COD、VFA浓度后循环 ,能够显著地缩短产甲烷滞后时间、加速甲烷化进程 ;当填埋层进入稳定的甲烷化阶段后 ,渗滤液循环才能有效地降解渗滤液中的有机污染 ,近 10 0 %地转化为填埋气体.
引用
收藏
页码:304 / 30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8 条
  • [1] 生物反应器填埋场稳定技术[J]. 李启彬,刘丹,欧阳峰,韩志勇.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2003(04)
  • [2] 活性污泥在渗滤液循环处理中的作用[J]. 张文静,赵勇胜,宋宝华,董军,洪梅,陈延君.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2003(04)
  • [3] 活性污泥在渗滤液循环处理中的作用[J]. 张文静,赵勇胜,宋宝华,董军,洪梅,陈延君.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2003 (04)
  • [4] 生物反应器填埋场稳定技术[J]. 李启彬,刘丹,欧阳峰,韩志勇.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2003 (04)
  • [5] 城市固体废物管理[M]. 科学出版社 , 何品晶等编著, 2003
  • [6] 废水厌氧生物处理工程[M].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张希衡等编著, 1996
  • [7] A novel mathematical model of solid-state digestion
    Martin, DJ
    [J]. BIOTECHNOLOGY LETTERS, 2000, 22 (01) : 91 - 94
  • [8] Insituanaerobictreatmentofleachateinlandfillbioreactors .2 PohlandFG,KimJC. WatSciTech .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