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冬小麦品种在3种质地土壤中氮代谢特征及利用效率分析

被引:24
作者
熊淑萍 [1 ,2 ]
张娟娟 [1 ,3 ]
杨阳 [1 ,2 ]
刘娟 [1 ,2 ]
王晓航 [1 ,2 ]
吴延鹏 [1 ,2 ]
马新明 [1 ,2 ]
机构
[1] 河南省粮食作物生理生态与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
[2] 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3] 河南农业大学信息与管理科学学院
关键词
积累; 同化; 氮素; 再分配; 土壤质地; 利用效率; 冬小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明确不同土壤质地条件下不同品种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的氮代谢和利用特征,筛选与土壤质地相适宜的高产和氮高效利用的优质小麦品种,采用大田试验的方法,在同一生态类型区砂土、壤土和黏土3种质地土壤上,以当地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强筋小麦‘郑麦366’(‘ZM366’)和中筋小麦‘矮抗58’(‘AK58’)、‘周麦22’(‘ZM22’)为材料,系统地研究了土壤质地对不同冬小麦品种主要生育时期叶片氨同化关键酶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游离氨基酸含量、花前和花后不同器官氮素积累和分配、氮素再分配等氮代谢过程及产量、品质和氮素利用效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这3种土壤质地上,不同品种冬小麦旗叶GS活性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均呈倒"V"型变化特征。各品种小麦旗叶GS活性、游离氨基酸含量大小及达到最大值的时期不一样,砂土条件下峰值早于壤土10天左右出现,且在5月22日已检测不到GS活性和游离氨基酸含量。花前和花后小麦地上部及各器官氮积累量(NA)、氮再分配量(NR)、成熟期籽粒产量和氮素当季利用率(NUE)均以壤土上为最高。氮素转运率(NRE)、花前再分配氮素对籽粒氮素的贡献率(NRC)、氮素生理效率(NPE)、氮收获指数(NHI)以砂土上为最高。其中,砂土上NRC达82.46%-95.84%,是花后的7倍左右;壤土和黏土条件下花后吸收的氮素在籽粒氮素的积累中占有较大的比例,贡献率分别为36.6%和29.2%。同一土壤质地上3个品种比较,在砂土上,GS活性、游离氨基酸含量、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及NUE和NPE以‘郑麦366’最高,而壤土上以‘矮抗58’最高,黏土上则以‘周麦22’最高。因此,在生产上应培育和选择与土壤质地相适应的小麦品种,砂土地种植‘郑麦366’,壤土条件下种植‘矮抗58’,黏土条件下种植‘周麦22’,可以在获得较高产量和品质的同时,提高氮素利用效率。
引用
收藏
页码:601 / 61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不同蛋白质含量小麦品种籽粒形成期氮代谢及相关酶活性的比较 [J].
李建敏 ;
王振林 ;
尹燕枰 ;
高荣岐 ;
李圣福 ;
闫素辉 ;
于安玲 .
中国农业科学, 2009, 42 (09) :3078-3086
[2]   土壤质地对小麦旗叶部分生理活性的影响 [J].
韩巧霞 ;
郭天财 ;
阎凌云 ;
冯伟 ;
王永华 .
麦类作物学报, 2009, 29 (04) :639-642
[3]   土壤质地对小麦SPS、SS活性及其与淀粉合成关系的影响 [J].
王文静 ;
何金环 ;
连艳鲜 .
作物学报, 2008, (10) :1836-1842
[4]   不同土壤质地条件下小麦旗叶全氮和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变化 [J].
韩巧霞 ;
郭天财 ;
王化岑 ;
王永华 ;
阎凌云 .
麦类作物学报, 2007, (04) :677-681
[5]   冷型小麦氮素吸收积累特性的研究 [J].
周春菊 ;
张嵩午 ;
王林权 ;
苗芳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6, (02) :2162-2168
[6]   不同生态环境与播种期下小麦籽粒品质变异规律的研究 [J].
潘洁 ;
姜东 ;
戴廷波 ;
兰涛 ;
曹卫星 ;
不详 .
植物生态学报 , 2005, (03) :367-373
[7]   不同形态氮素对专用型小麦花后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及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J].
王小纯 ;
熊淑萍 ;
马新明 ;
张娟娟 ;
王志强 .
生态学报, 2005, (04) :802-807
[8]   土壤水分对强筋小麦'豫麦34'氮素同化酶活性和籽粒品质的影响 [J].
马新明 ;
李琳 ;
赵鹏 ;
熊淑萍 ;
郭飞 .
植物生态学报, 2005, (01) :48-53
[9]   土壤质地对不同面筋含量冬小麦品种籽粒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的影响 [J].
郭天财 ;
高松洁 ;
王晨阳 ;
朱云集 ;
阎耀礼 .
中国农业科学, 2005, (01) :191-196
[10]   花后土壤干旱和渍水对不同专用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 [J].
兰涛 ;
姜东 ;
谢祝捷 ;
戴廷波 ;
荆奇 ;
曹卫星 .
水土保持学报, 2004, (01) :193-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