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黑土玉米单作体系氨挥发特征研究

被引:21
作者
纪玉刚 [1 ,2 ]
孙静文 [1 ]
周卫 [1 ]
梁国庆 [1 ]
何萍 [1 ]
马献发 [3 ]
魏丹 [3 ]
吴英 [3 ]
机构
[1]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2] 黄冈师范学院
[3]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关键词
黑土; 氨挥发; 优化施氮; 玉米;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3 [玉米(玉蜀黍)];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采用通气法测定了东北黑土玉米单作体系田间土壤的原位氨挥发。试验设5个氮肥处理,即:施氮量(N)分别为0、150、225和300 kg/hm2(分别用N0、N1、N2和N3表示),N1、N2和N3处理基施氮肥和拔节期追肥各1/2,其中N3为习惯施肥;同时,设置优化施肥处理N4,用量为N 225 kg/hm2,基施氮肥、拔节肥和孕穗期肥各1/3。结果表明,来自肥料的氨挥发持续时间较短,一般发生在施肥后的7 d内。由于追肥期高温低湿,追肥期氨挥发量显著高于基施氮肥。随施氮量增加,氨挥发损失增加;优化施肥(N4)的氨挥发损失量明显低于习惯施肥,N1、N2、N3和N4处理来自氮肥的氨挥发依次为N 5.09、9.18、13.47和7.14 kg/hm2,相当于施氮量的3.39%、4.08%、4.49%和3.17%。可见,优化施肥对于我国东北集约化农区节省氮肥和提高氮肥利用率有重要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1044 / 105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不同施肥方式对土壤氨挥发和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 [J].
李鑫 ;
巨晓棠 ;
张丽娟 ;
万云静 ;
刘树庆 .
应用生态学报, 2008, (01) :99-104
[2]   施氮水平对高产麦田土壤硝态氮时空变化及氨挥发的影响 [J].
王东 ;
于振文 ;
于文明 ;
石玉 ;
周忠新 .
应用生态学报, 2006, (09) :1593-1598
[3]   华北农田土壤氨挥发原位测定研究 [J].
董文旭 ;
胡春胜 ;
张玉铭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6, (03) :46-48
[4]   不同施氮量和施氮方式对稻田氨挥发损失的影响 [J].
邓美华 ;
尹斌 ;
张绍林 ;
朱兆良 ;
石孝均 .
土壤, 2006, (03) :263-269
[5]   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中氮素的损失途径分析 [J].
巨晓棠 ;
刘学军 ;
邹国元 ;
王朝辉 ;
张福锁 .
中国农业科学, 2002, (12) :1493-1499
[6]   田间土壤氨挥发的原位测定——通气法 [J].
王朝辉 ;
刘学军 ;
巨晓棠 ;
张福锁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2, (02) :205-209
[7]  
中国土壤氮素[M].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 朱兆良,文启孝主编, 1992
[8]  
Ammonia Volatilization from Urea-Based Fertilizers Applied to Tall Fescue Pastures in Georgia, USA[J] . Vaio, Nicolas,Cabrera, Miguel L,Kissel, D E,Rema, John A,Newsome, J Frank,Calvert, Vaughn H.Soil Science Society of America Journal . 2008 (6)
[9]  
Calibration of a simple method for determining ammonia volatilizationin the field – comparative measurements in Henan Province, China[J] . Nutrient Cycling in Agroecosystems . 2006 (3)
[10]   An assessment of N loss from agricultural fields to the environment in China [J].
Xing, GX ;
Zhu, ZL .
NUTRIENT CYCLING IN AGROECOSYSTEMS, 2000, 57 (01) :6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