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抗病毒病新品种的选育

被引:10
作者
林建兴
张性坦
赵存
柏慧霞
张帆
牛德水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
关键词
抗病毒病; 种质材料; 抗源; 单株; 系谱法; 亲本; 种质库; 杂种组合; 杂交组合; 抗性育种; 抗病育种; 大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大豆抗病毒病育种与其他抗病育种一样,抗源在育种中具有决定作用。没有优良的抗病种质材料是很难育出抗病性强的品种的。六十年代末期从约400个品种和品系中鉴定出抗病毒病(花叶病)较强的种质材料有齐黄1号、徐豆1号和科黄3号。1968年至1973年以抗病品种为亲本与不抗病的地方品种和新育成的品种(系)、杂交,共配制了98个杂交组合,只有两个组合(58—161×徐豆1号和科黄3号×6825—3—11—1)的杂种后代的经济性状和抗病性表现较好。通过单株系谱法从这两个组合中选出四个抗病优质新品种。根据河南、安徽和北京等省市品种区域试验结果,科系4号、科黄8号和早熟13号分别比对照增产10—17%、28—52%和30—50%。抗性鉴定结果表明,这些品种叶子的抗病能力很强,种子不生褐斑或极轻(表4)。它们是优良的抗病毒病的种质材料,利用它们为抗源已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和品系。
引用
收藏
页码:125 / 13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大豆病毒的提纯鉴定和电镜观察 [J].
林建兴 ;
张性坦 ;
柏慧霞 ;
张帆 ;
赵存 .
大豆科学, 1982, (01) :5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