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声调和生成音系学理论

被引:6
作者
包智明
曹栌文
机构
[1] 新加坡国立大学
关键词
连读变调; 调高; 调形; 汉语声调类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H11 [语音];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生成音系学对汉语声调的分析,主要有四个课题:(1)声调结构,即调高和调形之间的关系;(2)声调结构和变调特征的关系;(3)声调和音节的关系;(4)变调域的确定及其结构和变调之间的关系。本文围绕这四个课题探讨汉语连读变调的类型和特性。
引用
收藏
页码:255 / 272+376 +376
页数:19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万荣方言两字组连读变调和轻声——兼谈山西方言重轻式两字组轻声调值的类型 [J].
吴建生 .
方言, 2008, (04) :303-311
[2]   六甲话两字组连读的韵律变调及其原因初探 [J].
曾晓渝 ;
牛顺心 .
方言, 2006, (04) :290-308
[3]   漳州方言“仔”缀词的两字组连读变调 [J].
杨秀明 .
方言, 2006, (01) :50-55
[4]   广东饶平上饶客家话的两字连读变调 [J].
詹伯慧 ;
刘镇发 .
方言, 2004, (03) :195-199
[5]   汉语方言连读变调的层级和类型 [J].
李小凡 .
方言, 2004, (01) :16-33
[6]   长沙话的轻声 [J].
钟奇 .
方言, 2003, (03) :255-264
[7]   山东明水方言的声调 [J].
高晓虹 .
方言, 2000, (03) :256-259
[8]   哈尔滨方言叠音和带叠音成分的状态词 [J].
姜文振 .
方言, 1997, (04) :286-291
[9]   新派上海方言的连读变调 [J].
许宝华 ;
汤珍珠 ;
钱乃荣 .
方言, 1981, (02) :145-155
[10]   丹阳方言的声调系统 [J].
吕叔湘 .
方言, 1980, (02) :85-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