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甲话两字组连读的韵律变调及其原因初探

被引:12
作者
曾晓渝
牛顺心
机构
[1] 南开大学文学院
[2] 南开大学文学院 天津
[3] 天津
关键词
六甲话; 两字组连读调; 韵律变调; 前变型; SVO语言;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H172.3 [西南方言];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广西三江县六甲话的100种两字组声调组合中,有60种发生前变型变调,其中51种变调结果为“11+各原本调”,占总数的94%。这种前字调高度虚化的变调模式形成前低后高、前轻后重的节律,是一种特殊的“韵律变调”。这种变调类型主要存在于壮侗语和南方汉语之中,透露着语言的底层色彩。
引用
收藏
页码:290 / 308
页数:19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论“词调模式化” [J].
彭泽润 .
当代语言学, 2006, (02) :97-120+189
[2]   广西三江黄牌村六甲话音系 [J].
曾晓渝 ;
牛顺心 .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 2005, (04) :1-11
[3]   海南村语的连读变调规律 [J].
符昌忠 .
语言研究, 2005, (03) :124-126
[4]   客赣方言中的侗台语词 [J].
刘泽民 .
民族语文, 2004, (05) :40-42
[5]   汉语方言连读变调的层级和类型 [J].
李小凡 .
方言, 2004, (01) :16-33
[6]   从语言探讨三江六甲人的族源 [J].
侯井榕 .
广西民族研究, 2003, (01) :81-88
[7]   论汉语方言的语流音变 [J].
李如龙 .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 (06) :43-50+61
[8]   20世纪汉语连读变调研究回望 [J].
刘俐李 .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2, (02) :176-182
[9]   高田壮语的声调演变 [J].
曾晓渝 .
民族语文, 2001, (04) :1-8
[10]   壮语连读变调探析 [J].
黄平文 .
民族语文, 2000, (05) :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