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北-桂东加里东期盆地构造沉降史分析

被引:17
作者
陈懋弘 [1 ]
梁金城 [2 ]
张桂林 [2 ]
李文杰 [2 ]
潘罗忠 [3 ]
李容森 [3 ]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2] 桂林工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系
[3] 广西区域地质调查研究院
关键词
盆地分析; 构造沉降; 加里东期; 桂北-桂东;
D O I
10.16539/j.ddgzyckx.2006.01.002
中图分类号
P544.4 [];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对造山带各地史阶段的沉积盆地进行构造沉降分析,进而探讨其地球动力学过程,是近年来盆地分析的前缘研究之一。本文采用回剥分析技术,分别编绘了桂北、桂东地区加里东期盆地沉降曲线,并进行了构造沉降史分析。结果表明,桂北、桂东加里东期盆地演化均经历了从拉张裂解到挤压闭合的完整过程。但与桂东大瑶山地区相比,桂北兴安地区在裂陷阶段的沉积速率和构造沉降速率明显偏低;热沉降阶段的持续时间偏长;裂陷阶段与前陆挠曲阶段的分界拐点偏晚;前陆挠曲阶段,由构造宁静期的缓慢沉降向构造活动期的快速沉降转化的分界拐点也偏晚。这些差别这一方面说明了两地区具有不同的构造背景,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华夏板块由南东逐渐地向北西扬子板块靠拢,沉积盆地相应地向西北迁移的动力学过程。
引用
收藏
页码:9 / 17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华南印支期碰撞造山——十万大山盆地构造和沉积学证据 [J].
梁新权 ;
李献华 ;
丘元禧 ;
杨东生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5, (01) :99-112
[2]   沉降曲线在造山带盆地研究中的应用——以南秦岭晚加里东期前陆盆地为例 [J].
胡云绪 ;
曹宣铎 .
地质通报, 2002, (Z2) :501-504
[3]   川鄂湘边区沉降史定量分析附视频 [J].
刘学锋 ;
刘绍平 .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4) :10-15+5
[4]   广西平南县金秀地区寒武纪微古植物群 [J].
韦盛孔 .
南方自然资源, 2001, (04) :3-5
[5]   桂北阳朔—恭城地区早古生代地层新资料 [J].
潘罗忠 ;
李容森 ;
韩乃仁 .
南方自然资源, 2000, (04) :15-17
[6]   论地质历史中区域构造沉降史与海平面变化 [J].
赵玉光 .
沉积学报, 1998, (04) :1-7
[7]   武当山块北缘晚震旦世—早古生代沉积盆地的构造沉降分析 [J].
刘护军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8, (03) :111-115
[8]   桂林阳朔寒武系球接子的发现及其意义 [J].
韩乃仁 ;
唐兰 ;
李容森 ;
陈暑荣 .
桂林工学院学报, 1998, (02) :58-59
[9]   沉降史反演的现状与应用 [J].
杜旭东 ;
漆家福 ;
陆春生 .
世界地质, 1997, (02) :24-28
[10]   扬子古板块构造有关问题探讨 [J].
罗璋 .
南方自然资源, 1995, (04) :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