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直流输电接地极溢流特性

被引:17
作者
黄渤
吴广宁
曹晓斌
任志超
张龙伟
机构
[1] 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关键词
高压直流输电; 接地极; 溢流特性; 分流比;
D O I
10.13335/j.1000-3673.pst.2013.04.021
中图分类号
TM862 [过电压保护装置];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研究接地极型式参数和土壤结构对溢流特性及接地性能的影响规律,考虑电极自阻及多点并联注流方式,建立了基于线电流法的场路耦合模型,对圆环形直流接地极地电流溢流进行计算,并对地电位进行求解,然后通过与实测数据及软件建模仿真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和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外环半径一定时,极环数增加,接地极的溢流能力降低,接地电阻下降程度趋缓;分流比与环径比近似成正比,内环半径增大时,外环对内环的屏蔽作用先增强后减弱;上层土壤电阻率小于下层土壤电阻率时,上层土壤厚度增大,内外环分流比先减小后增大,上层土壤电阻率大于下层土壤电阻率时,分流比的变化趋势相反;同时,随着上层土壤厚度的增加,上层土壤电阻率对接地性能的影响增强,而下层土壤电阻率产生的影响减弱。
引用
收藏
页码:1174 / 117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地形结构及参数对特高压直流地电流散流特性的影响分析 [J].
魏敏敏 ;
曹保江 ;
任志超 ;
邱璆 ;
吴广宁 .
高电压技术, 2012, 38 (02) :414-420
[2]   异质土壤对地网接地电阻的影响 [J].
苏杰 ;
吴广宁 ;
周炜明 ;
马御棠 ;
曹晓斌 ;
李瑞芳 .
电网技术, 2010, 34 (09) :166-169
[3]   ±800kV圆环接地极电流场温度场耦合计算 [J].
王建武 ;
文习山 ;
杜忠东 ;
何钢 .
电工技术学报, 2009, 24 (03) :14-19
[4]   直流接地极结合均流系统的计算模型与求解 [J].
郭剑 ;
陆家榆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8, (19) :1-6
[5]   两种常见接地极电流分布的探讨 [J].
袁涛 ;
司马文霞 ;
李晓莉 .
高电压技术, 2008, (02) :239-242
[6]   直流接地极与大地中金属管道的防护距离 [J].
迟兴和 ;
张玉军 .
电网技术, 2008, (02) :71-74+84
[7]   直流接地极对地下金属设施的电腐蚀影响 [J].
魏德军 .
电网技术, 2008, (02) :75-77
[8]   特高压直流技术研究 [J].
张文亮 ;
于永清 ;
李光范 ;
范建斌 ;
宿志一 ;
陆家榆 ;
李博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7, (22) :1-7
[9]   向家坝换流站共用接地极研究 [J].
黎亮 ;
蔡上 ;
聂国一 .
电力建设, 2007, (06) :17-19
[10]   三沪直流蔡家冲换流站老城接地极极环形状及布置方案论证 [J].
戚迎 ;
李三 .
电力建设, 2007, (06)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