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21
作者
罗赣丰 [1 ]
郭飞舟 [2 ]
周志宏 [1 ]
孙火喜 [3 ]
机构
[1] 江西农业工程职业学院
[2] 江西省安远县农业局
[3]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关键词
再生稻; 高产栽培; 措施;
D O I
10.19386/j.cnki.jxnyxb.2007.06.005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通过比较5个杂交水稻组合头季稻与再生季以及组合间的产量、产量构成性状,分析了不同组合间产量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头季稻移栽时,必须采取宽行窄株的办法;应根据所推广应用品种的倒2节位离地面的距离和当年腋芽生长的大小这两个因素来合理确定适宜的留桩高度;再生季要获得高产,必须采取“主攻再生穗率和提高结实率”的栽培策略。
引用
收藏
页码:19 / 20+23 +23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 [J].
涂寿如 ;
程建军 ;
赵其龙 .
江西农业学报, 2005, (02) :40-42
[2]   杂交水稻再生力多样性初探 [J].
孙伟 ;
陈春燕 ;
程大新 ;
李义珍 .
中国农学通报, 2002, (02) :12-14
[3]   南方稻区再生稻研究进展及发展 [J].
熊洪 ;
冉茂林 ;
徐富贤 ;
洪松 .
作物学报, 2000, (03) :297-304
[4]   再生稻的发展历程与开发利用类型 [J].
施能浦 .
中国稻米, 1997, (04) :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