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强震区泥石流特征研究——以银厂沟东林寺-海汇桥段为例

被引:14
作者
马煜 [1 ]
马东涛 [2 ]
李锋 [2 ,3 ]
王显林 [2 ,3 ]
机构
[1]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2]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3] 不详
关键词
地震泥石流; 暴发条件; 活动特征; 汶川;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42.23 [泥石流];
学科分类号
0837 ;
摘要
汶川大地震导致大量崩塌和滑坡等地质灾害,为泥石流的发生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来源,在强降雨条件下,泥石流的暴发几率较地震前大大增加。通往银厂沟景区必经之路的东林寺-海汇桥段,位于龙门山山前断裂带上,在2008、2009和2010年3个雨季的强降雨作用下,该段10.2 km长度范围内的11条沟不同程度暴发泥石流灾害,均属典型的地震泥石流。泥石流特征明显,主要表现在:(1)频率高,暴发点多,规模大小不一;(2)流体性质一般以粘性为主;(3)泥石流的活动范围与降雨、地形因素关系密切;(4)泥石流危害形式有冲毁、淤埋、堵塞主河等多种形式。继"5.12"地震后,连续3年的地震灾区泥石流活动显示,地震区泥石流已进入高发期,该时期可能持续5~10 a,甚至更长,对可能遭遇泥石流的区域,应做好持久性防灾减灾工作。
引用
收藏
页码:351 / 35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四川省地震堰塞湖及其形成条件 [J].
刘盛利 .
四川地震, 2010, (01) :25-31
[2]   2008年汶川地震重灾区的泥石流 [J].
谢洪 ;
钟敦伦 ;
矫震 ;
张金山 .
山地学报, 2009, (04) :501-509
[3]   汶川地震的地表破裂与逆冲-走滑作用 [J].
李勇 ;
周荣军 ;
董顺利 ;
张毅 ;
何玉林 ;
陈浩 ;
闫亮 ;
乔宝成 ;
马博琳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04) :404-413
[4]   龙门山断裂带茂汶—汶川段的长期强震潜势 [J].
白兰香,闻学泽 .
四川地震, 1994, (03) :51-58
[5]  
工程地质分析原理[M]. 地质出版社 , 张倬元等编著, 1994
[6]  
泥石流防治指南[M]. 科学出版社 , 周必凡等编著, 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