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区陆面过程模型参数优化和地气相互作用特征的模拟研究

被引:36
作者
房云龙
孙菽芬
李倩
陈文
机构
[1] 不详
[2]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季风系统研究中心
[3] 不详
关键词
干旱区; 陆面过程模式; 参数优化; 敏感性试验; 地气相互作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61 [气候的形成和影响气候的因素];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依据干旱区陆地下垫面观测结果,对陆面过程模式Common Land Model(CoLM)中反照率、粗糙度长度和土壤热力性质3个方面的参数进行了优化,并按照不同的参数组合形式设计了为加深理解干旱区地气相互作用的控制试验和研究重要参数影响的敏感性试验,对敦煌戈壁2000年5月2004年7月的陆面过程进行了离线(off-line)数值模拟分析。控制试验结果表明:优化参数的模式在干旱区得到了更好的模拟性能,对地表和深层土壤温度、净短波辐射、净长波辐射以及感热通量的模拟能力较原模式有了明显的提高。敏感性试验的结果表明:地表温度在全年对反照率都比较敏感,春季和夏季更为显著;粗糙度长度和土壤热力性质分别在春夏和秋冬对地表温度有较大影响;感热通量对反照率和粗糙度长度在夏半年比较敏感,而土壤热力性质对感热通量的影响并不明显。对敏感性试验的结果进一步分析发现:原模式在计算地表温度、净辐射和感热通量的过程中存在不同形式的误差抵消的现象,这就会掩盖模式的模拟误差,优化参数的模式可以更好的反映干旱区地气相互作用的物理过程。针对模式输出的感热通量和地表热通量的分析发现:感热通量的季节变化明显,全年都有由地表向上的感热通量输送,夏季尤为显著;相对于感热通量而言,潜热通量量级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夏季,净辐射的能量大部分以感热通量的形式返回大气,其余的能量以地表热通量的形式进入土壤并贮存,夏季土壤为热汇;冬季,夏季贮存的能量又由土壤返回大气,此时土壤为热源。
引用
收藏
页码:290 / 306
页数:17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1]   Relationships Between Surface Albedo,Soil Thermal Parameters and Soil Moisture in the Semi-arid Area of Tongyu,Northeastern China [J].
刘辉志 ;
王宝民 ;
符淙斌 .
AdvancesinAtmosphericSciences, 2008, (05) :757-764
[2]   通用的土壤水热传输耦合模型的发展和改进研究 [J].
李倩 ;
孙菽芬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7, (11) :1522-1535
[3]   陆面模式(SSiB)对敦煌荒漠戈壁下垫面陆面过程的模拟及敏感性试验 [J].
朱德琴 ;
高晓清 ;
陈文 .
中国沙漠, 2006, (03) :466-472
[4]   降水条件下的典型干旱区陆面特征模拟验证 [J].
王胜 ;
张强 ;
卫国安 .
地球物理学报, 2006, (02) :383-390
[5]   西北干旱区陆—气相互作用试验(NWC-ALIEX)及其研究进展 [J].
张强 ;
黄荣辉 ;
王胜 ;
卫国安 ;
曹晓彦 ;
侯旭宏 ;
吕世华 ;
胡泽勇 ;
马耀明 ;
韦志刚 ;
聂彦将 ;
高洪春 ;
高红梅 ;
阎宇平 .
地球科学进展, 2005, (04) :427-441
[6]   敦煌干旱区一次降水过程陆面特征模拟 [J].
王胜 ;
张强 ;
卫国安 .
干旱气象, 2004, (04) :46-50
[7]   西北地区戈壁局地陆面物理参数的研究 [J].
张强 ;
王胜 ;
卫国安 .
地球物理学报, 2003, (05) :616-623
[8]   荒漠戈壁下垫面表面动量和感热湍流通量参数化研究(英文) [J].
张强 ;
黄荣辉 ;
田辉 .
AdvancesinAtmosphericSciences, 2003, (01) :111-118
[9]   典型干旱地区陆面特征的模拟及分析 [J].
王澄海 ;
董文杰 ;
韦志刚 ;
马文婷 .
高原气象, 2002, (05) :466-472
[10]   夏季我国干旱、半干旱区陆面过程能量平衡及其局地大气环流 [J].
布和朝鲁 ;
纪立人 ;
崔茂常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2, (01) :6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