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论教学的二重性
被引:38
作者
:
王鉴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北师范大学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王鉴
张晓洁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北师范大学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张晓洁
机构
:
[1]
西北师范大学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来源
:
高等教育研究
|
2007年
/ 01期
关键词
:
教学二重性;
预设性教学;
生成性教学;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G420 [教学研究和改革];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教学二重性指教学过程中的预设性和生成性。预设性教学是预成性思维影响下的教学形态,关注教学性目标、教师的教学设计、学生的学习结果以及教学的秩序等,具有明显的科学主义取向。生成性教学是在生成性思维影响下的教学形态,关注表现性目标、教学过程、师生互动等,具有明显的人文主义取向。教学活动作为一种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活动,具有科学的预设性与人文的生成性的双重属性。教学的二重属性不是非此即彼的对立关系,而是共存、互补关系。教学研究应加强对教学生成性的研究以弥补过去研究之不足。
引用
收藏
页码:67 / 7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后现代课程观.[M].(美)小威廉姆E.多尔(WilliamE.Doll;Jr.)著;王红宇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2]
课程与教学论.[M].张华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3]
哲学人类学.[M].(德)兰德曼(Landmann;M.)著;阎嘉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
[4]
教学论教程.[M].罗明基主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
[5]
教学论稿.[M].王荣三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6]
教师应怎样面对动态生成的课堂
方健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江苏教育科学研究院
江苏教育科学研究院
方健华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李建军
[J].
教育科学研究,
2005,
(12)
: 38
-
40
[7]
课程认识论的冲突与澄清
郝德永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渤海大学
郝德永
[J].
全球教育展望,
2005,
(01)
: 15
-
19
[8]
当代知识观及其对基础教育改革的启示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潘洪建
[J].
教育研究,
2004,
(06)
: 56
-
61
[9]
思维在断裂处穿行──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关系的再寻找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叶澜
[J].
中国教育学刊,
2001,
(04)
[10]
生成性思维:现代哲学的思维方式
李文阁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李文阁
[J].
中国社会科学,
2000,
(06)
: 45
-
53+206
←
1
2
→
共 12 条
[1]
后现代课程观.[M].(美)小威廉姆E.多尔(WilliamE.Doll;Jr.)著;王红宇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2]
课程与教学论.[M].张华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3]
哲学人类学.[M].(德)兰德曼(Landmann;M.)著;阎嘉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
[4]
教学论教程.[M].罗明基主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
[5]
教学论稿.[M].王荣三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6]
教师应怎样面对动态生成的课堂
方健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江苏教育科学研究院
江苏教育科学研究院
方健华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李建军
[J].
教育科学研究,
2005,
(12)
: 38
-
40
[7]
课程认识论的冲突与澄清
郝德永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渤海大学
郝德永
[J].
全球教育展望,
2005,
(01)
: 15
-
19
[8]
当代知识观及其对基础教育改革的启示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潘洪建
[J].
教育研究,
2004,
(06)
: 56
-
61
[9]
思维在断裂处穿行──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关系的再寻找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叶澜
[J].
中国教育学刊,
2001,
(04)
[10]
生成性思维:现代哲学的思维方式
李文阁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李文阁
[J].
中国社会科学,
2000,
(06)
: 45
-
53+206
←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