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麂山列岛海域赤潮的初步研究

被引:1
作者
张庆
王正方
龚敏
机构
[1] 杭州植物团
[2]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3] 杭州
关键词
浮游植物; 无机磷; 采样分析; 浙江省; 自然保护区; 水生植物; 禁伐禁猎区; 海洋原甲藻; 赤潮生物;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首次报导了国家海洋自然保护区浙江省南麂山列岛及其邻近北麂山列岛海域(121°11’55"E.27°36’54"N)1991年6月间发生的赤潮。该赤潮发生在高温(25.38℃)低盐(28.79)海域;赤潮生物是海洋原甲藻(Prorocentrum micans Ehrenb.),主要聚集在上、表层,最大密度达7.61×109个/m3,占浮游植物细胞总密度的94.56%;辛普森生物多样性指数为0.046;未发现有发光,死鱼等现象。建议在北麂山列岛设立季节性监测站,对南、北麂山列岛海域赤潮进行监测、分析.以利于进一步保护、开发、利用这一片国家海洋自然保护区。
引用
收藏
页码:58 / 6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长江口杭州湾海区两次赤潮的调查与初步研究 [J].
杨鸿山 ;
朱启琴 ;
戴国梁 .
海洋环境科学, 1990, (01) :23-27
[2]   黄河口附近海域有机污染与赤潮生物的初步调查研究 [J].
田家怡 ;
董景岳 .
海洋环境科学, 1983, (01) :46-53
[3]   大连湾赤潮生物的调查研究 [J].
许澄源 .
水产学报, 1982, (02) :173-180